蛇年話蛇/非遺巧手 春節文創蛇趣橫生

隨着蛇年到來,市場上掀起蛇年商品熱潮,非遺「蛇」產品更是大放異彩。與工業化流水線產品相比,非遺手工打造的蛇年好禮更受大朋友和小朋友的歡迎,成為市民增添年味的熱門搶手貨,不僅沾了蛇年喜氣,還更有文化底蘊。
作為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認定的「世界非遺版」春節,今年的年味似乎比往年更加濃郁,剪紙的靈動蛇形、泥塑的憨態蛇寶寶、編繩的巧妙蛇結以及雕刻的精美蛇紋等非遺技藝都「蛇」趣橫生,為傳統節日注入了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大公報記者 盧冶、林凱
連日來,在位於長春的吉林省非遺繩編項目傳承人徐曉雪的工作室裏,一個個造型獨特、特點十足的蛇元素新年繩結琳琅滿目,手工編織的紅繩造型不僅富有藝術感,還充滿着濃濃的年味。幾位編繩手藝人圍坐在一起,穿針引線,趕製訂單。徐曉雪告訴記者:「從去年11月份開始,我們就着手製作蛇年的作品,包括手繩、掛飾、腰繩和腳繩等,到現在已經完成了四五百件作品。」
每逢節慶,不少非遺項目都會根據不同的年份進行創作創新。對於剪紙藝術而言,蛇年無疑是一個富有象徵意義的年份。「今年圍繞蛇年我設計了三十幾幅原創的作品。」吉林省非遺剪紙藝術的傳承人劉秀芹向記者介紹,「像是《蛇年有福》《童子戲金蛇》《雙蛇起舞》等作品都特別受歡迎,不少作品都預約發往省外。」
卡通創新形象 凶蛇化萌蛇
作為吉林省非遺項目白氏麵塑代表性傳承人,長春市的白春雨在這個新年裏同樣忙碌。「今年設計了五款不同樣式的蛇年吉祥物,招財進寶──發財蛇、福袋蛇寶、醒獅蛇寶,都非常受歡迎。」白春雨表示。
雖然是傳統非遺,但劉秀芹的創作方式更具個人特色──脫稿剪紙。劉秀芹告訴記者:「每一幅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靈感來時,我就會立刻拿起剪刀進行創作,確保作品的獨特性和鮮活感。」
剪刀起落,兩條蛇圍繞着兔子,形成了一個象徵財富和吉祥的金錢圖案。她在作品中加入了「福」字和「富」字,寓意着富貴滿堂、雙蛇盤兔、富上加富;蛇與魚的結合,體現了「年年有餘」的美好祝願,這些作品以鮮艷的色彩和富有創意的構圖,既保留了傳統剪紙的精髓,又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趣味。
白春雨的麵塑作品同樣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相結合。他創作的蛇年吉祥物中融入了舞獅、醒獅等傳統元素,使作品既喜慶又祥和,寓意着新年的吉祥和財富。他表示:「蛇雖然代表着祥瑞,但很多人都很害怕蛇。因此,我在設計蛇寶寶時並沒有完全仿照蛇的特點,而是根據現代的卡通形象進行創新,這樣大家就更容易接受。」
手作唯一性 賦作品靈魂
非遺的最大魅力在於其「原創性」和「手工製作」的唯一性。每一幅作品的創作都離不開非遺藝術家們的靈感與心血,且每一件非遺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與流水線生產的商品不同,非遺作品在製作過程中充分展現了手工藝術的獨特價值。
「這些作品不是量產的,它們具有靈魂,是有情感的。」劉秀芹說道,「每次創作,我都想打破自己以前的風格,尋求新的表達方式,這樣每一幅作品都有它獨特的生命力。」
徐曉雪則告訴記者:「蛇年的繩主要是有金剛結,可以辟邪保平安。還搭配了硃砂、翡翠和玉石等元素,寓意着平安吉祥如意。今年是第一個世界非遺版春節,蛇年的紅繩銷量比之前有大幅增加,幾乎是之前的兩倍,還有一些客戶選了送給國外的朋友,很多的外國人都特別喜歡地道的中國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