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快錢」與「坐莊」\馬浩亮

  特朗普是提着關稅大棒,回到白宮的。而他的第一棒,就拿出了「殺熟」手段,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下手,這恰恰是美國的前三大貿易夥伴。其目的,就是要讓「威嚇」效應最大化。

  幾年來,特朗普不斷借宣揚關稅戰,來迎合、挑動民族主義情緒,換取選舉紅利。他也不諱言,自己是一個商人。而貿易就是一門生意,逆差則是經營虧損。那麼,通過加徵關稅來平抑「虧損」,也就順理成章。關稅戰的主要「設計師」萊特希澤,更是鼓吹「沒有貿易是自由的」,為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政策張目辯護。

  其實,關稅戰正是一種商人式的「快錢」思維,運用政治施壓的激進手段來收割利益,卻不惜破壞全球市場的健康良性運行,且推高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加重美國中低收入階層的生活負擔。因此,這又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短視行為,人為地扭曲產業鏈、供應鏈,長遠看無助於改善貿易失衡。經貿是雙邊關係的壓艙石,破壞經貿,將阻滯其他領域的合作對話,影響雙邊關係穩定,增加全球治理成本。

  說到底,「美國優先」反映的是根深蒂固的「坐莊」心態,通過關稅戰來鞏固其霸主地位。而且,自恃本錢大,動輒掀翻牌桌,重新洗牌,肆意破壞遊戲規則。特朗普等於是親手撕毀了其在第一任期內親手炮製的《美墨加協定》。墨、加兩個鄰國都表達了對衰退的擔憂,而這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倒灌進美國經濟,造成雙輸。

  與此同時,特朗普執念於將關稅武器化、工具化,來要挾他國在非貿易領域向美國低頭讓步。一方面,遏制打壓中國這樣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對於日本等盟友,則藉此在安全、軍事等領域,將其更緊密地捆綁在美國的戰車上。雙管齊下,美國從中漁利。

  美國此番的關稅戰,並不意外,中國也早有預期。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今年九大任務,首要的重中之重就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秉持戰略定力,練好內功,這是對沖貿易不確定性、行穩致遠的根本。對於關稅戰,則須統籌反制的節奏和力度,而不必被美國帶節奏,跟在美國後面亦步亦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