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八大經費充裕 須做好財政儲備管理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鍾健文)就特區政府擬調整撥款對大學以至香港高等教育會有什麼影響,香港文匯報訪問了多名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及教育界人士,分享他們的看法和建議。有議員認為八大的收入多元,其經費仍然充裕,調整撥款並沒太大影響,反而可能有助保持國際競爭力。有議員則建議,特區政府應協助大學管理好財政儲備,而實力較強的大學應該對學生和研究等方面作更大的承擔。

  立法會議員、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會長鄧飛認為,調整撥款對資助大學的經費而言並沒有太大影響,因為八大開辦的修課式研究院課程為大學帶來比較豐厚的收入,使其除特區政府撥款之外,自己賺的錢也頗多,「就算削減、重整了部分經費,他們的經費還是很充裕的。」

  他直言,適當地減少對於政府的高度依賴,可讓大學,尤其是公辦大學,加強自身在社會上募捐的能力,故無須擔心會對本港打造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造成影響,「這樣對於保持香港的大學的國際競爭力,使之可以與歐美國家的大學看齊,可能是更加有好處。」被問及局方可調整或削減哪方面的撥款,鄧飛坦言「很難說」,認為從所有方方面面都按一個比例來劃一削減是比較容易做的,若只針對教學或研究等某些特定方面去作出大額或大比例的削減就會比較難操作。

  校方教研花費有能力承擔更多

  任香港中文大學校董的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現時八大各自的儲備金額由數十億至過百億不等,「的確有不錯的財政儲備能力。」他認為特區政府應該協助院校做好財政儲備管理,而較有實力的大學應該在現時香港相對艱難的時候作出更多的承擔,「例如對學生和研究方面。」他強調,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就是要培育、鼓勵或吸引到大師來從事教學和研究,因此希望特區政府雖然在財政緊絀的情況下,仍應對此投入一定資源,「那怕不是很多,讓院校以至國際社會都看到,香港特區政府對這方面的高度重視。」

  鄧家彪認為,儘管現時士氣或會受資源緊張所影響,但特區政府對教育投入的人均資源其實是不斷上升,應探討如何善用與整合方為最好,故建議特區政府可以定下一些指標,讓香港各所院校在不同的領域上面各有專精,「而不是個個都是綜合型大學,」協助不同專業和發展路向的學生。

  被問及調整撥款會否影響高等教育作為香港的「金字招牌」,以及香港正積極推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鄧家彪認為不能夠單以調整撥款或資源整合就說會受到影響,但建議特區政府適宜就此作出規劃和指標,避免政策方向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