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元素融入古人的生活日常

●陝西咸陽博物院藏「蟠虺紋玉環」。
●陝西咸陽博物院藏「蟠虺紋玉環」。

  中國傳統文化中,蛇的形象與龍難捨難分,更有「蛇為小龍」的說法。在我國古代的一些精美生活飾品、擺件、文房用具上,同樣也能看到造型多樣的蛇元素。

  保存於陝西咸陽博物院的「蟠虺紋玉環」,為春秋時期的玉飾,該玉環兩面都有蟠虺紋,虺即小蛇,數條小蛇相互交叉,頭頸邊廓直線折曲,環面紋飾繁密緊湊,琢磨精細,頗為精美。專家分析,該玉環當時可能作為其他器物上的裝飾來使用,正反兩面的14個凹槽正是在鑲嵌時設計的卡槽,便於將玉環固定在器物上面。

  珍藏於陝西寶雞鳳翔縣博物館的「春秋時期雙螭雙蛇龍首金帶鈎」,其主體巧妙地塑造了兩個獸頭龍體的怪獸,它們各咬住一條蛇身,彰顯着對蛇力量的掌控與征服。鈎首伸出的獸頭和鈎尾背側的長方橋形鈕,使得整個帶鈎造型生動、形態逼真,裝飾繁複而精美,製作考究,堪稱春秋金器中的罕見精品。

  而陝西法門寺出土的「鎏金人物畫銀香寶子」,是唐代專門用來盛放香料的容器。它們大小、形制相同,但腹壁各鏨刻4幅不同的人物畫。在其中一幅人物畫上,可看到一條大蛇口含寶珠贈男子的畫面,講述的是《搜神記》中「隋侯得珠」的故事。據悉,隋侯是先秦時期隋國國君,他發現一條巨蛇受了傷,便命人為其敷藥療傷,使巨蛇恢復體力。之後巨蛇在江中銜着珍珠,以報答隋侯的救命之恩。這件文物不僅蘊含着知恩圖報的寓意,也具有教化人們向善的意義。

  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清代象牙雕龍紋方盒,呈長方形二連式的獨特造型,除實用的儲物功能之外,其精美的雕刻工藝同樣令人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