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獻瑞】澳青牛雜店不打烊 傳統情懷吸回頭客


在穗開業兩年堅持不做線上外賣 打造灣區名物老字號
正月初二下午4點,廣州天河區六運小區內的桃花緣糖水舖內,年輕人、中老年人、小朋友將每張桌椅擠得滿滿當當,用客似雲來、門庭若市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90後」澳門青年林文騰是這家小店的主要創始人。店名雖為糖水舖,主營的卻是牛雜。這是桃花緣2023年在此落地以來,迎來第二個不打烊的春節假期。正月初一,只有17平方米的小店,線下訂單量接近500份。即使請親友前來幫忙,人手從平日的3人增加至8人,高峰時依然應接不暇。犧牲了在家團聚的時間,但換來紅火的生意,林文騰成就感滿滿。 ●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
六運小區位於廣州核心商業區天河路商圈,與廣州三大人氣商業中心天河城、天環廣場、正佳廣場只隔着一條城市次幹道天河南一路。坐落廣州人流量最密集的商圈,桃花緣糖水舖卻「大隱隱於市」。如果不進入小區,不多留意一下店門口醒目的「澳門牛雜」四個大字以及店內人頭攢動的客人,很難發現這家牛雜小店。
隱世小店客似雲來 親友齊上陣幫手
去年春節,林文騰決定實行「不打烊經營」,沒想到大量本地市民和留在廣州過年的外地客人密集光顧。今年春節,他更有了信心,提前與供貨商對接好,請他們在春節假期保質保量供應原材料。同時,說服多名親友來幫忙,並給他們和員工準備了大紅包。
正月初二,林文騰和同事忙得不可開交。一個簡單的採訪,要抽空分成幾個時間段來完成。
「和去年相比,今年春節的回頭客特別多,很多人是組團過來,甚至有的公司團建聚餐也選在我們這裏辦,集體來吃牛雜。」林文騰說,春節期間,餐飲業大量休市,小店能夠讓消費者吃上熱騰騰的美味牛雜,自己也有成就感。
自研秘製牛骨高湯 春節材料保新鮮
六運小區一帶有多家牛雜店,桃花緣糖水舖的人流量十分靠前,其中的秘訣,是林文騰自研的牛骨高湯。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桃花緣的牛雜,使用了精心挑選的20多種食用中藥材,熬製的湯汁濃郁、鮮美。同時,所有的牛雜原料都是新鮮到貨,核心材料從不過夜,有剩餘的都會棄之不用。
更重要的原因,是林文騰自小對牛雜有着一份摯愛。牛雜是粵港澳地區十分流行的傳統特色小吃,香港牛雜、澳門牛雜、廣州的西關牛雜、茂名化州牛雜,都是享譽大灣區的名小吃。兩三年前,林文騰到廣州遊玩,發現當地的牛雜口味和港澳地區略有不同。受此啟發,他決定做一款差異化的牛雜。
「我到大灣區各地品嘗牛雜,記下每家店的優點,並在家裏自行研製,以期集成各家所長。經過3個月的『閉門造車』,最終研製出現在的口味。選址在六運小區經營後,產品在市場上一炮打響。」林文騰說。
六運小區是廣州的網紅社區,網紅店林立。不過,桃花緣卻顯得有些另類,直到目前,小店仍堅守最傳統的經營方式,只接待線下消費的客人,沒有接入電商外賣平台。
林文騰說,他希望通過客人親自到場,現場看到製作流程,品嘗新鮮出爐的牛雜,感受現場氛圍,以此留住客戶,積攢口碑。
「我們不希望做網紅店,只有一陣風火爆。最大的願望,是把小店做成老字號。接下來,我們有計劃開設分店,並嚴格把控品質,讓更多的粵港澳民眾、遊客品嘗到美味的牛雜。」林文騰說。
林文騰很喜歡《桃花源記》這篇文章,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未來,他希望能夠堅守情懷,把大灣區這道中國傳統美食做好,把美食文化發揚好。
桃花緣澳門牛雜 春節每日賬本
1 牛雜銷量:約500份
2 牛雜原料:約200斤
3 河粉原料:約100斤
4 小店人手:從平日的3人增加至8人
5 營業額變化:比平日多出3-4倍
備註:參考該店正月初一數據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敖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