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展寰:首階段走塑6食肆被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俗稱「走塑」的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於去年4月實施,半年適應期於去年10月底結束,特區政府已正式執法3個多月。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首階段「走塑」實施至今共收到75宗投訴,發出59個警告,6間違規食肆被罰款。局方會確保有合適替代品,才會推行第二階段「走塑」。
謝展寰表示,首階段「走塑」違規的食肆主要涉及提供受禁餐具,59宗個案經政府人員多次巡視和講解後,仍未改善要發出警告,其中6間食肆被定額罰款2,000元,目前大部分已經合規,會繼續跟進情況。
確保有合適替代品始進行第二階段
「走塑」第二階段將同時禁止向堂食和外賣客人提供塑膠杯和蓋、食物容器和蓋等,謝展寰表示,根據第一階段管制經驗,社會對替代品的認受性十分重視, 因此局方會與業界一同試驗,找到可靠替代品時,才會實施下一階段管制。例如,目前湯碗不少是使用膠蓋,部分餐廳已轉用紙蓋,但很多意見指紙蓋功能欠佳,食物容易倒瀉,生產商需要研究改善設計。
特區政府今年上半年會向立法會提交「生產者責任計劃」法律框架條例草案,並有意將計劃擴展到膠樽和紙包飲品包裝。謝展寰表示,條例將要求生產商負責回收膠樽,具體的回收方式會由生產商和市場來決定,可以選擇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來執行。
他舉「入樽機先導計劃」為例,指計劃自2021年推出至今,共回收1.5億個膠樽,市民反應積極,不需要很大金錢誘因,就每個膠樽退回一毫子已有足夠吸引力,讓市民願意回收。謝展寰強調,財赤下會用符合成本效益方式推動減廢回收,尤其當政府財政緊絀時, 不能無限量增加資源推動回收。「我們開始在政府設施,包括街市的空置攤檔設立回收點,亦會多使用智慧回收機,減少人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