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彼長/歐美需求弱 鐘錶界拓東盟中東市場

因應外圍市場諸多不明朗因素,特別是多國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鐘錶業界均不敢對今年出口生意抱有期望,坦言保持去年生意已算不錯,更明言現時海外訂單利潤愈來愈低,稍一不慎甚至會蝕本收場,故業界都力求穩定,只要「維到成本」已算交到差,若能有微利更已是萬幸。「歐美前景都幾淡,中東及東南亞訂單利潤略好,但訂單量偏少。」香港貿發局鐘錶業諮詢委員會主席劉燊濤形容,業界對今年出口生意態度保守。
劉燊濤向《大公報》表示,在大環境欠佳下,很多鐘錶產品售價不斷下跌,惟各項成本仍高,只要稍有不慎便會虧損,因此部分廠家寧願少接訂單,盡可能降低風險。他坦言,沒有人知道特朗普上台後,將對中國產品實際加徵多少關稅,因此業界觀望氣氛很濃。「若美國出手制裁中國,中國亦會反擊,最終只會令企業生意更難做。」
3萬至10萬價位手錶有需求
香港表廠商會名譽會長劉健華向《大公報》表示,對今年出口前景不樂觀,指美國加徵關稅將對進口商構成壓力,首要工作是穩定上半年生意,待美國落實加多少關稅後,再作部署。他坦言,若今年上半年香港鐘錶出口生意有3%至5%增幅,已算很理想。
個別市場方面,劉健華表示,美國市場有太多不明朗因素,至少上半年一定有影響,下半年則有待觀察。歐洲市場更每況愈下,估計全年有2%至3%跌幅。相反,東南亞和中東國家則前景理想,對一些時尚、售價較低的手錶仍保持一定需求,估計今年有輕微升幅,而部分進口商對價位在3萬至10萬元優質香港品牌手錶,洽談採購反應良好,料也有不錯表現。「中東及東南亞市場都有很大潛力,香港鐘錶產品在當地具一定吸引力及競爭力,港商宜加強拓展這兩個市場,當局也應大力支援。」
智能錶冒起 傳統錶受衝擊
然而,業界人士指出,近年來穿戴式電子產品在東盟主要市場銷售暢旺。隨着更多消費者依賴智能手機查看時間,中低價手錶市場大受衝擊,且利用智能手機連接智能手錶和穿戴式電子設備的風氣興起,也為主導智能手機領域的Apple和Google帶來明顯優勢,但對傳統手錶帶來頗大影響。「不少人習慣用手機代替手錶,這對行業來說,絕對是一大危機,值得各界思考如何應對,更重要是如何化危為機,但並非每個業界都有能力生產智能手錶,這可能形成行業一大淘汰賽。」
「智能手錶很方便,又易於與他人聯繫,且功能愈來愈多,廣受消費者所愛。除了Apple Watch外,三星、Sony、摩托羅拉、LG及小米等大品牌爭相推出相關產品。市場估計,去年智能手錶全球銷量升5%,今年更增長8%,必須要搭上這波熱潮,才能乘勢而上,否則很易落後於人。」業界人士坦言,必須捕捉到智能手錶熱潮,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但偏偏仍有不少傳統業界無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