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擴張主義」掩飾不了美國日漸衰落\李穎彰

  美國總統特朗普展開其第二個任期前後,一直是毫不掩飾其「擴張主義」,曾揚言要「收回」巴拿馬運河,而極端反華的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近日又以巴拿馬運河說事,聲稱一旦中美爆發衝突,中方可透過營運運河港口的香港企業關閉運河云云。有關言論不僅毫無事實根據,還充斥着冷戰思維,試圖透過甩鍋卸責轉移國內外對美國自身問題的關注,並延續其霸權。然而,這些謬論從國際法基本準則、法律基礎、邏輯推理還是事實依據上來看,都充滿嚴重的錯誤與矛盾,只會令國際社會越來越看清美國霸權主義的真面目。

  首先,巴拿馬運河絕非由中國控制。自1999年起,巴拿馬政府通過獨立機構的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負責管理和運作運河,確保為全球所有國家提供服務。事實上,1977年的美國與巴拿馬簽訂的《托里霍斯─卡特條約》,承認巴拿馬擁有運河的完全主權,條約也是運河運營的法律基礎。

  自運河移交至巴拿馬以來,其運營效率與服務質量不僅未受影響,反而因為巴拿馬對其自主管理的加強而進一步提升。巴拿馬總統穆利諾早前表明,不會與美國就巴拿馬運河擁有權進行任何談判,重申運河屬於巴拿馬,但願意向美國澄清運河控制權未有落入中國手上,但美國對此卻充耳不聞。

  為搶佔運河羅織藉口

  由此可見,魯比奧編造運河被中國「控制」的謬論,只不過是抹黑攻擊中國的一貫手法,除了是意圖藉此遏制中國外,更是為特朗普搶佔巴拿馬運河羅織藉口。

  其次,魯比奧誣稱經營巴拿馬運河位於大西洋和太平洋入口兩座港口的香港企業受到中國政府控制,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風險云云。有關言論只是毫無根據的陰謀論,事實上有關企業的業務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亞洲、歐洲、美洲等地,包括與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保持長期穩定的商業合作,之前歷屆美國政府,包括特朗普第一任期,從未提出相關質疑,更遑論提出任何實質證據。魯比奧的蓄意抹黑言論,不僅無視巴拿馬政府依法監督港口的商業活動的責任,更是對中國企業的明顯歧視與偏見,是蓄意誤導美國民眾,試圖激起部分不明就裏的美國人的反華情緒,藉機謀取個人利益。

  美國在巴拿馬運河的問題上暴露出令人不齒雙重標準。魯比奧一方面大肆渲染所謂「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的謬論,卻對美國企業在巴拿馬的壟斷行為隻字不提。事實上,巴拿馬運河大西洋和太平洋入口共設有五座港口,除了由香港企業經營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外,其餘港口及相關設施均是由美國企業經營,魯比奧為何沒有對外說明美國政府有沒有透過相關企業「控制」運河?如果根據魯比奧的邏輯,作為巴拿馬運河第二主要用家的中國,可否因為美國政府有可能「控制」該國企業關閉運河,因此視相關美國企業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顯然,魯比奧是出於政治目的而發表有關謬論,以「妖魔化」中國,藉此掩蓋美國在全球影響力不斷衰退的焦慮。

  特朗普收回巴拿馬運河的言論,則更進一步暴露了他的傲慢與無知,對「擴張主義」沉溺而不能自拔。巴拿馬運河自1999年移交後,便成為巴拿馬國家主權的一部分,美國對其再無任何法律或道德上的主張權。特朗普的言論不僅悖離國際法基本準則,也對巴拿馬主權構成了極大的侮辱。如果美國真要以此為先例,難道其他國家也可以無視國際規範,追求自身的領土擴張?這種論調為國際秩序與世界和平構成嚴重威脅。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對魯比奧的言論,完全無視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世界最大的貿易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企業投資國際基礎設施,是其參與全球經濟活動的自然延伸。例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國際貿易與經濟合作。美國與其對中國企業的投資作出無端指責,更應該專注於自身問題,例如提升國內嚴重落後的基礎設施建設,並檢視如何提升自身在全球經濟的競爭力,而不是靠政治操弄,妄圖遏制中國。

  將中國描繪成巴拿馬運河的潛在威脅,不僅是一種缺乏事實依據的誤導,更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行為。這種言論可能會激化不必要的緊張局勢,甚至在毫無衝突的情況下製造危機。特別是在當前全球面臨諸多挑戰的背景下,從氣候變化到公共衞生危機,國際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合作。然而,特朗普政府卻在此時散播分裂與不信任,無疑是對全球共同利益的背叛。

  轉移國民視線淡化內部矛盾

  美國拿巴拿馬運河說事,無論從事實還是邏輯來看,都是毫無根據的政治操弄。這些指控嚴重違背了獲世界各國普遍接受和認可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是透過甩鍋卸責的方式,轉移國民視線,試圖淡化嚴重的內部矛盾。然而,這種不合時宜的「擴張主義」敘事,根本掩飾不了美國的日益衰落,只會削弱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信任。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