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獻瑞】博物館裏過大年 尋蹤生肖文物感受文化年味

●展廳內通過超大屏幕播放《明憲宗元宵行樂圖》的動畫效果,與紅色布景一起形成濃濃的春節氣氛。   國家博物館供圖
●展廳內通過超大屏幕播放《明憲宗元宵行樂圖》的動畫效果,與紅色布景一起形成濃濃的春節氣氛。 國家博物館供圖

●唐代《伏羲女媧圖》於旅順博物館首次公開展出。
●唐代《伏羲女媧圖》於旅順博物館首次公開展出。

●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之一:「曾侯乙尊盤」。資料圖片
●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之一:「曾侯乙尊盤」。資料圖片

●觀眾在浙江省博物館參觀故宮茶文物。
●觀眾在浙江省博物館參觀故宮茶文物。

●2025年浙江省「博物館裏過大年」活動暨「觀茶『故宮·茶世界』——茶文化精品文物展」啟動儀式。
●2025年浙江省「博物館裏過大年」活動暨「觀茶『故宮·茶世界』——茶文化精品文物展」啟動儀式。

●觀眾在國博選購文創。
●觀眾在國博選購文創。

●桃花洞釉系列文創產品。
●桃花洞釉系列文創產品。

  「龍騰四海辭舊歲,蛇舞九天迎新春」當傳統的年味與現代生活交織碰撞,尋找一種既能承載文化底蘊又能激發新奇體驗的新年慶祝方式成為了許多人的嚮往。博物館,作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正悄然成為新年期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帥、茅建興、江鑫嫻

  【遼寧】國家一級文物《伏羲女媧圖》首展

  新年前夕,「傳神為上——旅順博物館藏中國古代人物畫展」於旅順博物館拉開帷幕,國家一級文物、唐代《伏羲女媧圖》首次公開展出。策展人、旅順博物館書畫部副研究館員閆建科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伏羲女媧圖》寫意與寫實相結合,不僅形象生動,更充分體現了古代畫者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彰顯出「以形寫神」「氣韻生動」。

  作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兩位創世人物,伏羲女媧以「人首蛇身」為典型特徵,肩戴太陽,尾下含月,周圍宇宙茫茫,星漢燦爛。唐代《伏羲女媧圖》絹畫從新疆阿斯塔那墓地出土,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分別手持規、矩或直尺、墨斗,蛇身交纏。閆建科說,阿斯塔那墓地考古出土絲絹或麻布的伏羲女媧圖有數十幅,最早出現於麴氏高昌國時期,唐代尤其盛行。圖中女媧右臂高舉,手執直尺;伏羲左手執「規」與「矩」,高舉過頂,右手提着墨斗。女媧束髻,兩頰繪有靨鈿;伏羲頭戴網狀冠。伏羲女媧的衣服以赭石色繪製,蛇身以黑色勾線,並用赭石色及黑色點綴,呈鱗狀。「值得一提的是,這幅《伏羲女媧圖》蛇身纏繞疊至七層,而目前所見的其他同類作品僅疊至三層或五層。」

  【湖北】一覽蛇年春晚亮相文物

  作為春晚分會場之一,武漢分會場壓軸登場,湖北省博物館兩件「鎮館之寶」的復刻品在其中亮相:曾侯乙編鐘傳遞千年的金聲玉振,虎座鳥架鼓送上和諧與美滿。

  近年,「博物館裏過大年」成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春節期間,湖北省博物館舉辦「靈蛇獻瑞」的「尋蛇」親子活動,這裏有多件蛇元素珍貴文物,並展出來自60多家博物館的精品蛇年生肖文物圖片,反映中國古代文物中的蛇元素。

  「曾侯乙尊盤」是湖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之一,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市曾侯乙墓,由尊和盤兩件器物組成,尊的口沿是多層套合的鏤空附飾,遠看像雲朵,實際是由無數條龍蛇所組成的鏤空花紋,它們相互盤旋環繞,宛如在空中遊動。尊的頸部攀附四隻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鏤空的龍蛇裝飾,尊的腹部和圈足滿是蟠螭紋和浮雕的龍。盤的製作更為複雜,盤身四個摳手也是由無數條龍蛇組成的鏤空花紋。曾侯乙尊盤是商周青銅器的巔峰之作。

  湖北省博物館館藏的「鎏金銅玄武」也是有蛇元素的珍貴文物,其龜蛇合體,一條蛇緊緊纏繞着一隻烏龜,蛇的身體從龜的腹部繞過,蛇尾與龜尾纏在一起,蛇頭聳立俯視欲下,造型精美奇特。而烏龜任由蛇纏在它的身上,並且頭朝後揚起,朝上斜視,呈現出龜和蛇四目相對的樣子。龜之靜穆與蛇之靈動在這件文物上完美融合。

  【浙江】千餘活動邀觀眾參加

  由故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觀茶『故宮·茶世界』——茶文化精品文物展」拉開了2025年浙江省「博物館裏過大年」活動的序幕。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表示,宋代與清代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兩大黃金期,杭州與北京分別作為南宋與清代的都城,承載着鮮明的茶文化時代印記。「故宮·茶世界」全球巡展第三站來到享有「中國茶都」美譽的杭州,以「觀茶」為主題,遴選了故宮博物院院藏114件(套)晉、唐、宋、明、清珍貴文物,其中不乏與浙江具有淵源的文物精品,更有觀眾喜聞樂見的「國寶」級文物,旨在展示宋代與清代茶文化發展的藝術成就與飲茶風貌。婁瑋指出,故宮博物院與浙江各地的文博機構長期保持着良好的聯繫,在展覽展示、學術科研、文創開發等方面開展了多項積極合作。未來故宮博物院還將與浙江省博物館加強資源共享,攜手共進,共同守護和傳承中華文脈,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博物館還為觀眾準備了一系列教育體驗活動,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在春節期間實行夜間開放。新春佳節,廣大觀眾不僅可以在浙江省博物館觀茶,還能沉浸式體驗精彩紛呈的新年活動,感受滿滿的文化年味。春節期間,浙江各級公共博物館上下聯動,計劃推出「博物館裏過大年」系列展覽200個,活動392個,共計1,889場次。同時,浙江非國有博物館和近1,000家鄉村博物館也策劃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展覽活動。

  【北京】上新文創傳遞吉祥

  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40餘款「傳統中國味兒」的精美文創,邀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中國國家博物館經營開發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廖飛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表示,2025國博新春文創緊扣春節文化,深入挖掘館藏中帶有吉慶寓意文物、元素的同時,針對「明星文物」進行延展開發,結合傳統習俗與潮流過節方式,設計開發出既有儀式感、喜慶感,又有創意性、參與感的文創產品。

  《國博日曆》《活版印刷月曆》及筆記本套裝三種不同風格、形式的日曆,外觀靚麗,功能多樣;磁吸春聯、春聯冰箱貼多樣選擇,為傳統用品帶去新玩法;傳統紅包換新顏,立體鳳冠「藍包」,百鳥朝鳳送祝福,葫蘆套裝紅包,「福祿壽喜」全部囊括;元宵行樂年貨禮盒,點心、茶葉、紅包樣樣俱全,外包裝還是立體紙雕燈,點亮新春佳節氛圍感。

  孝端皇后鳳冠、婦好青銅鴞尊、桃花洞釉燈籠瓶這三件「顏值與內在」俱佳的文物均加入了過大年的祝福隊伍:鳳冠圖案裝點喜慶披肩,鴞尊因翅膀上巧妙的蛇造型成為「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的「特邀嘉賓」,機械拼插、塗鴉手卷、考古盲盒等文創形式,演繹不同以往的「新形態」。作為今次新春展的文物之一——桃花洞釉系列文創提取文物鮮亮活潑的釉色,極具節慶氛圍,為新春帶來斑斕的色彩。

  廖飛表示,「吉慶」觀念自古有之,「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內涵在文物上有淋漓盡致的表現,一系列吉慶文物衍生的文創產品,為觀眾送去最真摯的祝福:葫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福祿」。國博文創以館藏的多件不同時期、造型,不同工藝燒製的葫蘆瓶為原型,開發出毛絨、冰箱貼、拼插積木、瓷器玻璃擺件等等好物。

  歲朝清供圖是極具雅意的繪畫題材,國博文創以此推出祥瑞福臻活字印刷機、紅木隨身香盒、帆布包、茶餅禮盒帶來不同形式的古今呼應。此外,太平有象香薰、吉緙福瑞花籃包等文創產品,件件背後都有吉慶寓意和文化內涵,等待觀眾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