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海聽濤/中長線資金入市 A股慢牛更堅實\汪 毅

《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日前發布,旨在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重點內容和解讀如下:
一、推進五大類中長線資金入市,穩步提高公募基金、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等中長線資金投資A股的規模和比例。
(1)關於公募基金,明確了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三年每年至少增長10%。
(2)關於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今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這意味着每年至少為A股新增幾千億元的長期資金。此外,第二批保險資金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實到位,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後續逐步擴大參與機構範圍與資金規模。
(3)關於社保基金和養老金保險基金,穩步提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股票類資產投資比例,推動有條件地區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規模。
(4)關於企(職)業年金,逐步擴大企業年金覆蓋範圍,鼓勵企業年金基金管理人開展差異化投資。
二、優化長線資金考核機制,硬指標進一步明確,注重長周期考核來減少短期市場波動。
(1)對於國有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全面實行三年以上的長周期考核,淨資產收益率當年度考核權重不高於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標權重不低於60%。
(2)對於社保基金和養老金保險基金,細化明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三年以上長周期業績考核機制,支持社保基金充分發揮專業投資優勢。
(3)對於企(職)業年金,加快出台企(職)業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長周期業績考核指導意見。
(4)針對公募基金改革,目前已形成初步改革方案,後續將盡快落地。要系統改革行業考核評價體系,後續將全面加強長周期業績考核。此外,在已經降低基金管理費率、託管費率、交易費率的基礎上,2025年起將進一步降低基金銷售費率,預計每年將為投資者節省大概450億元的費用。
三、在「新國九條」制度框架下,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
(1)分紅和回購方面,引導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購力度,落實一年多次分紅政策。「新國九條」以來,截至目前,A股回購和分紅規模已顯著提升。2024年,上市公司分紅2.4萬億元、回購1476億元,創歷史新高。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預計有超過310家公司實施春節前分紅,分紅金額約3400億元,家數、金額為去年同期的9倍、7.6倍。
(2)定增、申購等方面,允許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銀行理財等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同時,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方面,給予銀行理財、保險資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在交易端不斷豐富適合中長期投資的產品和工具供給,積極支持相關資金投資入市。
(3)進一步提升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這兩項資本市場貨幣政策工具使用的便利性,適時推動工具擴面增量。有助於提升上市公司和行業機構的融資能力和投資能力,更好地發揮市值管理和維護市場穩定的作用,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未來還將探索常態化的制度安排。
有助優化投資者結構
目前來看,公募基金、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等中長線資金投資A股規模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設置硬指標提升投資規模、優化考核機制、優化市場生態等多項措施齊頭並進,在制度規則上明確了提升中長線資金入市比例的路徑,為A股「長錢長投」提供了長期的制度保障。大力推進中長線資金入市,持續為A股提供穩定的增量資金,有助於優化投資者結構,提升機構資金比例,進而平抑市場短期的、非理性的波動,增強其內在穩定性。中長期資金的長周期考核導向,有助於在制度層面引導資金流向那些具有長期發展前景的優質企業,有利於促進資本市場資源的有效配置,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總之,大力促進中長線資金入市將為A股的長期穩定「慢牛」行情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為長城證券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