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有政策支持本地小規模航空公司發展

  劉韋瑋 資深傳媒人

  大灣區航空宣布取消2月及3月期間,合共128班航班,即64對來回航班,涉及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及泰國,影響約5,500名乘客。事件對其公司聲譽和客戶信任造成了嚴重影響,也凸顯了航空公司在運營管理和危機處理方面有所不足,揭示了小規模航空公司在快速擴張過程中的潛在風險。政府不能單以責成去解决問題,香港作為國際航運樞紐中心,是需要有更多本地航空公司加入,以及制訂完善政策去解決這些問題。

  大灣區航空在短時間內取消大批航班,影響了數千名乘客的出行計劃,其運營管理上明顯是有不足之處,也造成乘客對航空公司的不信任,對於一家只開辦了兩年的航空公司來說,這樣的失誤是嚴重及影響了公司的聲譽,據了解,大灣區航空的失誤主要源於新飛機交付的延誤以及現役機隊需要定期檢查。這反映出公司在資源調配和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其實,航空公司在計劃航班時,應確保有足夠的備用飛機和人力資源,以應對不可預見的情況。大灣區航空在處理此次事件時,主動採取了一些補救措施,提供機票補償或退票服務,盡量做到乘客不會因為取消航班而有所損失,以力挽公司的聲譽,亦算是對乘客的一個交代。

  大灣區航空的失誤為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航空公司在追求市場擴張的同時,必須提高其運營管理水平,並建立完善的危機應對機制。政府當局需要通過政策調整和支持,幫助本地小規模航空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健康發展,並應建立行業標準,要求航空公司在出現類似情況時,必須在特定時間內通知乘客,提供詳細的補救計劃。此外,當局應考慮通過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幫助航空公司在購買和維護機隊時有更大的靈活性,從而提高其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長遠而言,當局應考慮建立一個資源共享平台,讓航空公司在航機、維修和培訓等方面進行合作,以降低成本並提高服務質量。同時需加強消費者保護措施,確保乘客能夠獲得及時的補償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