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7歲童首季可用e-道過關

  去年近3億人次出入境 按年飆四成回復疫前水平

  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昨日回顧該處2024年工作,指去年香港總出入境人次達2.98億,按年大增41%,已回復至2019年疫情前相若。為了讓市民及旅客出入境更為便利,去年採取不同措施提升管制站的處理能力及效率,今年亦會繼續研究多項利民便民措施,包括計劃於今年第一季調整e-道適用年齡,放寬至年滿7歲持有效特區護照及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兒童使用,他們可透過智能身份證並利用容貌辨識出入境,料20萬名兒童受惠。

  郭俊峯表示,去年全年約有4,450萬訪港旅客人次入境,按年升約31%,其中內地旅客約3,404萬人次,按年增加27%。為進一步提升通關能力,香園圍邊境管制站入境大堂額外增設10個流動櫃枱,並於去年6月完成改善工程,將部分傳統櫃枱改為e-道,數目由原來14條增至18條,港鐵西九龍管制站入境大堂e-道亦增至41條。至於去年7月推出的「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服務」,至去年年底共有40萬名港人使用。

  機場第三季推免證件e-道

  郭俊峯同時公布4項e-道新措施,包括首次調整e-道適用年齡,於今年首季將原需年滿11歲持有效特區護照及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兒童才可使用e-道的政策,放寬至年滿7歲,但小朋友仍要帶備有效特區護照。他表示,措施測試已踏入最後階段,實施日期稍後公布。至於另外3項措施仍在研究階段,包括於今年第三季在機場入境大堂推新款e-道,港人屆時無需出示旅行證件或二維碼,已可在回港時以容貌掃描入境。

  處方亦正研究以容貌辨識技術為基礎,讓私家車乘客無需出示旅行證件完成出入境手續;以及於重建後的新皇崗口岸採用三道閘門的自助通道設計,推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

  此外,入境處及警務處自去年至今,共接獲28宗涉及港人聲稱在東南亞國家被禁錮的求助個案,其中17人已在協助下安全返港、1人於昨日稍後時間在保安局專責小組成員陪同下返港;餘下10人已按當事人或家屬議員提供適切意見及協助。另「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去年處理3,302宗求助個案,主要涉及旅行證件遺失、入院及傷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