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瀾/傳統民俗注入時代活力 國風與科技點亮「非遺年」

  圖: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岸鎮瞻淇村,遊客手持非遺魚燈,迎接新年的到來。\新華社
  圖:在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岸鎮瞻淇村,遊客手持非遺魚燈,迎接新年的到來。\新華社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之後,年味越來越濃。街市上大紅燈籠和中國結多起來,走進商場,萌態可掬的蛇年吉祥物、紅底金色的「福」字透出春節氣息。對於中國人而言,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最盛大的節日,滲透在生活中的春節民俗集中反映了中國人對美好的嚮往、對人倫的守護、對親情的珍視。\胡一峰

  近年來,隨着國人文化自信不斷提升、新科技不斷發展,春節民俗在國風潮和科技潮帶動下更加多姿多彩。還記得龍年春節期間,馬面裙異常火爆,被譽為「新春戰袍」。接下來的一年裏,「新中式」穿搭引領審美風尚,獲得大量擁躉。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成功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5年蛇年春節由此成為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國風潮在這個春節更加澎湃。剛進入2025年1月,有些服裝廠家「新中式新春戰袍」訂單已經排到年後。服飾之外,皮影、琺瑯等非遺工藝,三星堆等處的文物紋樣,被「90後」、「00後」用在了美甲、頭飾、耳環之上,穿一身「傳統文化」過一個傳統節日,別有一番文化韻味。

  國潮元素融入衣食住行

  春節期間的國風潮不僅體現在服飾上,而且融入食住行各方面。《2024年度青年國潮品牌強國觀察報告》顯示,如果產品融入國潮元素,78.9%的受訪青年會更有購買意願。在食的方面,商家推出了國潮年貨禮盒,把《山海經》神獸元素等融入包裝設計,給春節美食增添了傳統文化寓意。在住的方面,隨着近年來文創產業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新穎別致的文創產品扮靚春節居室。蛇年將至,寓意「巳巳如意」的「蛇主題」陶瓷燈、年畫、窗花悄然飛入萬千人家。在行的方面,「非遺遊」正在成為春節旅遊的關鍵詞。許多人利用春節假期和家人一起行走祖國大地,壯覽山河、拜訪親友,欣賞舞龍舞獅、英歌舞、「打鐵花」等各地各民族非遺瑰寶,從心靈深處開啟一場尋根之旅。同時,各地各類春節活動中的國風味也與日俱增。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為主題,在舞台呈現、節目編排和視覺包裝中都融入了各類非遺元素。神州各地也正結合本地文化傳承籌辦富有特色的「非遺賀新春」活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由春節契機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愈發彰顯出雋永魅力。

  民俗說到底是人與人交往關係的文化形態。凡是對社會生活、人際交往產生深刻影響的科技成果總是刷新民俗的面貌。春節民俗既是古老而豐富的,又是活態而開放的。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進程中,現代文化活動、生活方式和科技成果不斷加入到春節民俗之中,為其增添新的內容,賦予時代活力。比如,拜年、發紅包、寫福字貼福字,都是春節民俗的重要內容。自從手機普及,電話拜年、短訊拜年成為一時之風尚,編寫拜年短訊成為和「貼揮春」並駕齊驅的春節文字遊戲。而隨着智能電視進入千家萬戶,微信等社交媒體進一步普及,在手機上發紅包、搶紅包、集福字等成了大家春節期間樂此不疲的合家歡活動。

  邊看春晚邊刷「彈幕」

  看春晚,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春節期間不可缺少的娛樂活動,堪稱最重要的當代新年俗。由中央電視台製作播出的春節聯歡晚會自1983年誕生,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作為電視這一當年的新媒介的直接產物,春晚隨着媒介技術變遷經歷着多次改變,生動體現出科技對春節民俗的影響。特別是面對互聯網新浪潮的衝擊,2011年首屆中央電視台網絡春晚正式亮相。2015年,春晚首次開放除央視網外的網絡直播,當年的獨家網絡直播平台愛奇藝最高同時在線人數超1400萬,創下當時全球單平台網絡直播紀錄。4G普及後,觀眾可以在手機App上收看春晚直播。今年,「B站」宣布將全程同步直播央視春晚,並成為央視蛇年春晚的獨家彈幕視頻平台。這一消息傳出,馬上登上了熱搜。眾所周知,B站有着強大的彈幕文化。那麼,蛇年春晚在精彩的節目之外,或許還將奉獻同樣精彩的彈幕。民俗的生命在於參與。春節主打的理念是「團圓」,而互聯網的最大優勢正是把盡可能多的用戶連接起來。在這個意義上,春節和互聯網具有深厚的文化契合度,二者深度攜手必將為年俗開創更多新的可能,讓這一年一度的國人精神大餐變得更加豐盛可口。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民俗。國風和科技可謂當代春節民俗最重要的兩大加持力量。前者以植根於傳統文化、中華美學又融入現代生活時尚追求的獨特魅力,彰顯了春節民俗的文化根脈及當代價值。後者則通過對文化傳播媒介以及人際互動方式的深刻變革,促使春節民俗迭代更新,設置接入現代生活、體現當下訴求的更多端口。國風和科技的加持,使春節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與時代新韻交相輝映,更契合當下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需求。同時也充分說明,春節民俗不是封閉的系統,更不是一套行禮如儀的「規定動作」。作為中國文化價值理念的集中體現,春節民俗具有足夠的包容性,它向着時代和未來敞開,可以與一切科技新成果、文化新業態、時尚新潮流積極對話、攜手並進,並在其中汲取新的營養,充實文化內涵,革新文化形態,產生更具感染力的文化效果,給所有喜愛春節的人送去祝福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