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集/國產AI模型亮眼 技術突飛猛進\大衛

內地科企DeepSeek推出推理大模型,估計訓練成本只是外國大模型的三十分之一,主要是不需大量價格昂貴的先進芯片,着重算法技術創新,同樣產生卓越性能。消息震驚美國科技界,再次引證美國無理打壓,難阻中國科技的突破與進步。
美股三大指數上周五同時走低,一方面是美國對全球加徵關稅威脅產生負面衝擊,市場日益憂慮美國通脹惡化,另一方面是美科技龍頭如蘋果公司、英偉達股價受壓,拖累美股,其中蘋果股價在今年開局至今累跌11%,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銷售及份額下跌,令人關注美國科技在全球優勢正在減弱。
DeepSeek競技性能領先OpenAI
事實上,中國人工智能(AI)大模型行業發展及技術突破速度遠超市場預期。本月20日,內地科企DeepSeek推出開源推理大模型DeepSeek-R1,性能及成本效益表現卓越,與OpenAI最新的o1相媲美,即時引起美國至全球科技界熱議,驚嘆中國AI大模型迅速冒起。事實上,在Arena大模型排名上,DeepSeek-R1在全類別大模型位居第三位,而在風格控制類模型則與OpenAI o1並列第一位。至於競技性能上的評分,DeepSeek R1更高於OpenAI o1,可見中國AI大模型技術已追上美國。
訓練成本僅西方模型三十分一
不過,最令美國科技界感到震驚的是,國產DeepSeek-R1大模型成本效益大,訓練運作成本遠低於外國大模型,主要是不需要投入大量價格十分昂貴的先進AI芯片,着重於優化算法、技術創新,一樣可以達到外國頂尖大模型性能。有分析估計DeepSeek大模型使用約2000多個GPU在50多天內便完成訓練,運作成本約550萬美元,可能只及要用上數以萬計GPU進行訓練的外國大模型訓練成本的二十至三十分之一。
外資吸納中國AI概念股
因此,美國科技界十分關注低成本、高性能的中國大模型迅速冒起,可能改變全球AI競爭格局,市場尤其憂慮高端AI芯片需求會否出現變化。目前美國AI公司需要每年產生6000億美元收入,才能負擔巨額AI芯片等硬件的資本開支,相信這情況難以長期持續下去,美國芯片業存在大隱憂,英偉達上周五急挫3.12%。
當前中國AI技術突飛猛進,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報告,全球AI大模型已逾1300多個,約36%來自中國,令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AI技術貢獻國。在AI大模型領域,即使中國面對芯片供應受限,卻轉化成為技術創新的動力,尤其是積極擁抱開源原則(模型的源代碼是公開),更能促進技術交流及創新。例如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已發布超過100個開源AI模型,支持29種語言,涵蓋不同場景應用,成為業務增長新引擎。DeepSeek推出全新開源推理模型令人喜出望外,進一步吸引資金追捧內地AI概念股,阿里巴巴上周五在美逆市上升2.3%,高見86.8元,可見外資持續密密收集增持。
國產AI模型性能、成本效益高,展現出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實力與潛能,中資科技股可繼續看高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