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關乎文化傳播與認同 「春節」英譯掀爭議 Lunar New Year不準確

  圖:隨着國家「春節」申遺成功,英文翻譯所引起的爭議應可減少。
  圖:隨着國家「春節」申遺成功,英文翻譯所引起的爭議應可減少。

  春節是影響最為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日。長期以來圍繞「春節」的英文不同譯法引發廣泛討論。 去年12月4日,中國「春節」申遺成功,使用的英文譯法是「Spring festival」。\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

  內地某連鎖茶飲品牌本月24日深夜,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就文案中將「春節」翻譯為「Lunar New Year」一事致歉,並祝大家新春快樂,Happy Chinese New Year!

  春節申遺用Spring Festival

  近年來,圍繞農曆新年對應的英文翻譯經常引發爭議。焦點在於Chinese New Year、Spring Festival或Lunar New Year,使用Lunar New Year,顯然不正確。

  日前,「春節」申遺工作小組的顧問巴莫曲布嫫分享了申遺背後的故事,指出籌備過程中對春節的描述必須在200個英文單字以內,團隊斟酌決定圍繞「迎新、祈福、團圓」的主題進行呈現,並突顯「和合」這一中華傳統價值。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時,「春節」確定的英文標準名稱來自直譯「Spring Festival」,且加上了定語「中國人民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

  為什麼「春節」不應被翻譯為「Lunar New Year」?上海天文館網絡科普部長施韡指出,使用「Lunar」這個詞彙並不準確,因它只顯示了「陰曆」的意思,無法完整表達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合曆」概念。這項曆法的使用全面涵蓋了中國農曆制度的複雜性,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時間和自然的認知。因此嚴格來看農曆新年稱為「Lunar New Year」不準確。

  施韡進一步解釋,「Spring Festival」這個翻譯得到了中國天文學會的認可,它代表了春節期間豐富多彩的文化習俗和傳統。因此,在國際上,採用「Spring Festival」更能夠準確地傳遞春節真正意義與內涵。

  專家認為,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其英文表達的準確性不僅關乎語言的傳達,更涉及文化傳播與認同。在全球化時代,我們需要更主動普及和傳播這些富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以促進世界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尊重。隨着中國「春節」申遺成功,這場爭論不僅是語言層面的較量,更涉及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科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