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法律保障近乎空白 「換房」需細思

  「在現有法律規定情況下,『換房』主要還是道德層面約束,在『換房』操作中,如果換房人的法律及維權意識淡薄,存在無法維權或維權困難的法律風險。」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黑龍江分所高級合夥人、律師路勤表示,時代發展催生的新鮮事物,年輕人包含着美好的期待和對他人真誠的善意,但法律保障近乎空白的行為,還是需要更加全面的考量。

  首先關於查詢換房主體、安全和房產所屬等問題,存在諸多隱患。大家都熟悉酒店入住的時候要求入住人員出示身份證原件,並有監控系統與公安部門聯網核查。但作為「換房」的個人行為,任一方提供的身份證件,僅能從形式上的查看。另外,換房主體對於房產的所有權及使用權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憑藉個人的信息和能力進行有效的查驗,在入住時或入住後可能會出現因房屋產權爭議而無法達到短期換房的目的。而且住宅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如果在房子內發生賭博、吸毒等違法活動,無法及時監控和界定責任。

  路勤表示,法律規定,開辦旅館酒店,要具備必要的防盜等安全設施。但對於住宅則無強制性規定。如換房期間發生「盜搶」,民事合法權益恐怕難以保障。此外,雖然換房的房主一般會注意保護一些貴重的物品,但無法對本人房產內的所有物品進行一一核對並辦理齊全的交接手續。且換房協議大多是私下擬定,條款粗糙簡陋,一旦發生糾紛,這些不嚴謹的協議根本無法成為維權的有力武器。\大公報記者 于海江、王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