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問集/十大樂聞揭曉(下)\周光蓁

上周本欄談及二○二四年十大樂聞結果。不入十大之列的各條樂聞之中,有幾條的落選是比較意外的,更有個別樂聞連初選也沒有被提名,筆者作為提名人之一固然要承擔一定責任。因此主持電台節目期間補充了幾條「漏網」樂聞,在此再作進一步闡述。
首先是漏報而沒有成為逾七十條初選樂聞的兩則訃聞。一是著名男高音余章平離世。這位前北京中央樂團獨唱成員早於一九五五年以男聲八重唱成員在歐洲獲金獎,後來在交響樣板戲《沙家浜》飾演主角郭建光,也以美聲唱法錄演多首藝術歌曲。一九七九年與鋼琴家夫人劉蘭生移居香港,活躍於音樂界,一九八八年香港藝術節參與香港中樂團演出。當年一起演出的春天合唱團,創辦人之一鄒允貞亦於去年離世,這位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畢業的聲樂家在港積極推動聲樂藝術,也是一九八七年成立的香港合唱團協會主要成員之一。
初選樂聞中沒進入最後二十條,比較意外落選的一條是「香港歌劇之父」盧景文獲任香港藝術節執行委員會主席(見附圖)。這是該節自一九七三年成立以來,首次由內行管內行,而非由商界大亨擔任主席,因此意義甚大。另一條值得關注樂聞是「明儀合唱團成立六十周年」,其實提名原文提及該團首次不獲政府資助。那句可能才是更大的樂聞。
至於未獲足夠票數成為最後十大樂聞的其他候選二十條,其中香港中樂團第四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因疫情橫跨四載,終於圓滿閉幕竟位列十七。京港首張唱片製作也只列十八。最大意外是樂評前輩周凡夫「環保胡琴」遺作《弦起》只排列十二。這是關乎國家樂器改革千秋大業的首部專著,十大不入,頗費煞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