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農貿街市「上新」 年味消費「熱辣滾燙」

●瀋陽特色美食「寶記鍋包肉」的檔口前人頭攢動,不少瀋陽市民和遊客排隊1小時等待美食出爐。 香港文匯報特約通訊員陳鴻博  攝
●瀋陽特色美食「寶記鍋包肉」的檔口前人頭攢動,不少瀋陽市民和遊客排隊1小時等待美食出爐。 香港文匯報特約通訊員陳鴻博 攝

●來自遼寧大學的留學生在瀋陽大東副食品商場感受舌尖上的中國年。 香港文匯報記者于珈琳  攝
●來自遼寧大學的留學生在瀋陽大東副食品商場感受舌尖上的中國年。 香港文匯報記者于珈琳 攝

●在瀋陽蘇家屯迎春大集上,冒着熱氣的燉酸菜新鮮出鍋。 香港文匯報特約通訊員陳鴻博  攝
●在瀋陽蘇家屯迎春大集上,冒着熱氣的燉酸菜新鮮出鍋。 香港文匯報特約通訊員陳鴻博 攝

  七千餘種商品豐富節日消費 留學生東北尋味中國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于珈琳 瀋陽報道)琳琅滿目的火紅年貨、香氣四溢的傳統美食、色彩斑斕的節日鮮花……擁有近200年歷史的遼寧瀋陽大東副食品商場在春節前夕持續「上新」,迎來如織人潮。隨着近年瀋陽文旅的持續火爆,這座充滿濃濃市井煙火氣的農貿街市也煥然一新成為遠近遊客的「打卡」目的地之一。特別是小年剛過,採買年貨的人們在一個個熱氣騰騰的檔口前排起長龍,喜慶的年味撲面而來。有不少留學生也專程來到這裏,尋味中國年。

  農貿街市,與東北大集一樣,是匯聚地域特色、最具市井氣息的商業形態。位於瀋陽市瀋河區方城內的大東副食品商場前身是形成於1829年的「小東門菜行」,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是首批「瀋陽老字號」企業之一。目前,經營面積約5,500平方米,經營各類商品7,000餘種,是超大規模的商貿綜合商場。今年春節前夕,這裏在匯聚了遼寧本地和山東、河北、陝西等地的新鮮蔬果、特色美食之外,還增加了鮮花作為新年貨,包括遼寧瀋陽的玫瑰、遼寧凌源的百合,豐富了新年的餐桌,也扮靚市民新春的居家氛圍。

  檔口排長龍 銷量翻番增長

  「排隊一小時也值得!」24日下午,在瀋陽特色美食「寶記鍋包肉」的檔口前不少瀋陽市民和遊客有序排隊,等待購買新鮮出爐的老式鍋包肉。「我們每天的成品銷量能達到200多斤,節假日會更多。」寶記鍋包肉負責人王崇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臨近春節,我們的銷量也翻番增長。」從20年前的一間小店成長到擁有多家店面的美食品牌,王崇認為寶記的成長也濃縮了眾多瀋陽美食小吃的成長歷程,「用新鮮的肉、幾經篩選的原料回饋給我們的消費者,也對得起做美食的良心。」

  據統計,商場日均客流量已超2萬人,節日期間日均客流量更達3萬人,其中外地消費者佔比近三成。作為美食天堂,大東副食品商場還通過全鏈條監督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據悉,商場要求所有上游供貨商提供齊全的檢疫檢測報告,食材進入商場當天必須進行快速檢測,兩小時出具檢測結果,並在店內公示。

  留學生嘆「物美價廉 應有盡有」

  「快樂老家」「碳水天堂」「排隊王」……近年來,大東副食品商場早已名聲在外,這些遊客賦予的標籤也精準濃縮了瀋陽市井生活的諸多特色。正在遼寧大學就讀的俄羅斯留學生馬林與他的10多位留學生同學相約來到大東副食品商場,開啟了一段尋味中國年的舌尖之旅。「確實很便宜,確實很好吃。」馬林的感受也道出了很多遊客在這裏的購物體驗,「物美價廉,而且我吃到的中國列巴比俄羅斯的還好吃。」他笑道。

  今年也是中國春節申遺成功後的首個農曆新年,對於像馬林一樣的外國留學生來說,留在中國過新年成為了一次沉浸式感受非遺的新體驗。「中國什麼都有啊,應有盡有!」每到一處都被琳琅滿目的中國商品所吸引,馬林和他的同學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特別是在今年商場新設立的鮮花銷售區域,來自俄羅斯、日本、柬埔寨和南非的青年女留學生被色彩斑斕的花朵吸引,「這種花叫『鴻運當頭』,寓意着紅紅火火。」鮮花攤主詳細地向留學生們介紹鮮花背後的中國意味,「春節的這些裝飾,也代表着新一年的好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