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趕大集備年貨 煙火氣裏見年味

  從冬捕開始,東北的年味就近了。數九寒天中,隨着一聲聲整齊的捕魚號子響起,壯觀的冬捕便拉開了序幕。這一延續了千餘年的漁獵文化活動,正意含着「年年有魚」的新年祝福。這個冬季,瀋陽棋盤山秀湖、康平臥龍湖、法庫財湖冬捕季相繼啟幕,肥碩的頭網頭魚引人注目,新鮮的各類魚兒爭相上岸,鐵鍋燉鮮魚——這道傳統地道的東北美食也成為春節期間瀋陽人餐桌上的一道「壓軸大菜」。

  東北的年味,總是離不開冬季特有的凜冽。也正是因為這種氣候,東北家家都有着從祖輩承襲下來的備年貨的習俗,家中年貨充足才是一個圓滿的新春佳節。深冬時節,春節更近,露天大集鳴鑼開市,來自天南海北的年貨持續「上新」。在已有百年歷史的瀋陽祝家大集,山珍蘑菇、大鵝笨雞、甘甜糖瓜品類不一而足,殺豬菜、燉酸菜、炒瓜子、崩米花各類烹製好的美食升騰着熱氣。小年開始,這裏超過4萬平方米的大集中,就已接待了上萬人次的消費者前來趕大集備年貨。

  春節前夕,像大東副食品商場這樣百姓身邊的農貿街市也迎來一年中最為繁忙的時刻。作為商場的美食代表,在這裏製作出爐的四喜丸子、鍋包肉、肉腸等風味食品持續多年佔據着瀋陽人的節日團圓餐桌。這些美食也因為工藝講究且複雜,百姓家中不易烹製而格外受歡迎,也因此被奉為年夜飯中的「硬菜」。

  ●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珈琳 瀋陽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