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要說/「關稅戰」解決不了美國自身問題\李頴彰

  特朗普日前藉口由於芬太尼等非法藥物從中國流入美國,建議向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然而,這種諉過於人的行徑,明顯帶有政治目的,是特朗普政府為逃避承擔國內系統性問題責任和義務之舉,同時暴露出政策背後的經濟與地緣政治算計。這項政策表面上打着公共健康的旗號,實際上是延續拜登政府打壓遏制圍堵中國的行動。倘若落實加徵關稅將無可避免損害中美貿易關係、削弱經濟全球化,甚至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

  美國國內芬太尼等非法藥物氾濫,主要在於其長期政策的失誤。過去數十年間,美國製藥公司大力推廣鴉片類藥物,並在醫療體系內廣泛分發處方,監管機構與醫療系統的失職更助長了全國範圍的藥物濫用。例如,有製藥公司為追求巨額利潤,刻意淡化鴉片類藥物的成癮風險,並通過強勢的市場行銷,將這些藥物推廣至數百萬患者。其行銷策略甚至滲透到小型診所和社區醫生,這些醫療專業人士在被說服後開發更多處方,無形中成為藥物濫用的推手。

  此外,監管機構未能對這些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導致許多患者在醫療體系內形成對鴉片類藥物的依賴,最終演變成全國性藥物濫用問題。

  逃避道德責任甩鍋中國

  美國政府對此問題的忽視與作為不足,進一步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甚至令其陷於失控邊緣。這危機的本質,不僅局限於醫療層面,更是一場涉及社會與政治的全方位失敗,直接反映出美國公共政策在長期規劃與應對上的缺失。因此,將問題責任簡單推卸到中國身上,不僅是對國內政策失敗的忽視,更可以說是道德與責任上的逃避,迴避了國內結構性問題的深刻反思,既無助於解決問題,也錯失了真正改革的契機。

  特朗普將芬太尼問題甩鍋中國,明顯是要簡化問題和誤導國民。雖然部分非法芬太尼的最基本化學原料可能來自中國,但製造過程涉及墨西哥販毒集團,更由於美國邊境管理部門的疏漏,導致芬太尼等非法藥物從墨西哥經非法途徑輸送至美國販售。更重要的是,問題的核心在於美國對鴉片類藥物的巨大需求,這才是驅動非法市場繁榮的根本原因。

  數據顯示,美國對此類藥物的需求遠高於其他國家,而這種需求為非法供應鏈的運作提供了強大動力。儘管如此,特朗普政府卻未將重點放在縮減國內需求或加強邊境管控上,反而將責任外卸給他國,試圖將問題根源歸咎於外部因素。這樣的策略無助於真正解決問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這種簡化的敘事忽視了芬太尼危機的多層次性,讓關鍵的政策問題被掩蓋。這既阻礙了對國內需求根源的深層次檢討,也錯過了應對全球非法藥物供應鏈的機會。

  此外,特朗普擬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的決定,與擬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的政策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暴露了其選擇性與隱藏動機。對中國採取相對較低的關稅,對鄰國盟友卻施以更高的經濟懲罰,這樣的做法明顯不一致。10%的關稅更像是一種象徵性姿態,目的是向中國施壓以在貿易談判中取得優勢。相比之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高額關稅,則是為了逼迫其在《美墨加協定》框架下作出讓步。這種選擇性的做法,暴露了特朗普政府以經濟手段作為外交工具的策略,顯示芬太尼危機只是其經濟與政治策略的藉口。

  這些關稅政策的宣布時機更具有政治意圖。特朗普的威脅正值其審查美中貿易政策及「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評估之際。10%關稅似乎是進一步經濟制裁的前奏,旨在對中國施加更大壓力。以芬太尼問題為藉口加徵關稅,實際上是為重新挑起經濟對抗尋找藉口。這種策略可能破壞全球貿易秩序,並為經濟制裁作為政治工具的使用樹立危險先例。不僅如此,此舉將損害美中雙邊關係,甚至可能促使其他國家採取保護主義政策,進一步削弱全球經濟穩定。

  芬太尼不過是轉移注意力藉口

  與此同時,中國在打擊非法藥物貿易方面展現了更大的合作意願。中國對芬太尼類物質及其前體實施嚴格管控,並與國際執法機構合作打擊非法運輸網絡。中國還與其他國家分享情報,並採取多項立法措施以限制非法化學品的生產與流通。這些行動顯示,中國在此問題上採取了負責任的態度,而特朗普政府選擇單方面的經濟制裁,卻未能有效解決危機的根本原因。美國將責任外推的做法,不僅損害其國際公信力,還錯過了與中國及其他國家進行合作應對挑戰的機會。

  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問題為藉口,對中國加徵10%關稅的政策無論在理由還是執行上都存在明顯缺陷。此舉轉移了對國內系統性失敗的注意力,並誤導國民對中國的認知。要真正解決問題,美國就需要針對問題根源,全面改革醫療體系、追究製藥公司責任、加強成癮治療的資金投入,以及與國際夥伴合作打擊毒品運輸網絡。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應對芬太尼問題。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