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內外/寵物經濟前景廣闊 香港可引領灣區寵服標準\陳克勤

  飼養寵物在香港越發普遍和流行,不少主人視愛貓或愛犬為子女百般呵護。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全港超過24萬住戶有飼養貓或狗隻,佔所有住戶的9.4%,合共超過40萬隻寵物貓和寵物狗。疫情期間市民孤獨感加重,這也引致寵物相關服務的店舖「逆市上升」,蓬勃發展。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市民飼養寵物,也衍生出人寵共融空間不足、產品規格不規範、醫療服務可提升等問題。筆者認為,政府可引導鼓勵寵物經濟的角度出發,進一步細化寵物行業的監管法規,為相關的產品、服務制定標準,使寵物服務業在港健康有序發展。

  內地寵物市場爆發式增長

  根據彭博智庫(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報告,全球寵物相關產業預計將於2030年達到接近5000億美元的規模。這一增長主要由於寵物擁有率的提升、寵物食品銷售的擴大、健康和福利領域的增長,以及寵物人性化趨勢的推動。

  內地寵物經濟市場的增勢更是凌厲,內地一家諮詢機構發表《2023-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運行狀況及消費市場監測報告》指出,2022年內地寵物經濟的產業規模突破4936億元人民幣,預計2025年將激增至8114億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8%,遠超全球平均增速,顯示內地寵物經濟正步入爆發式增長的高速發展期。

  在當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尤其是晚婚、少子化乃至不婚成為風潮,寵物成為了不少人的精神寄託、生活伴侶和排解孤獨的出口。越來越多的飼主更把寵物當作家庭成員般對待,寵物的角色已不再只是陪伴者,反過來又促使人們給予牠更細緻和貼心的照顧,由此催生了潛力巨大的寵物經濟。

  當今寵物市場需求「擬人化」催生兩個突出的新趨勢。一方面,對寵物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高端需求迅速增長。另一方面,隨着寵物相關需求的迸發,市場上湧現越來越多專門從事寵物經濟的企業,而且業務種類五花八門、日趨多樣化。

  不僅從數據分析方面體現出寵物經濟巨大的潛力,無論是香港還是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都出現了許多寵物美容店、寵物診所、寵物用品專門店,相關的網上商店也是大行其道。與此同時,在社交媒體上,寵物相關的賬號內容亦十分受歡迎,掀起寵物訓練、飼養的帶貨潮。但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因不規範帶來許多問題,時常引發社會爭議。寵物家庭消費者亦對水平參差的服務感到困擾。故此,香港可以用好自身多方面的優勢,在大灣區內起到標準引領作用。

  目前而言,本港有關寵物行業監管的法律法規,只有《獸醫註冊條例》對於獸醫註冊、執業、專業失當的投訴和處理機制相對完善,但在寵物美容、寵物酒店、寵物食品安全等方面則缺乏有效的規管,消委會亦接獲不少關於寵物美容、寵物酒店、寵物善終,甚至是寵物移民服務的投訴。

  因此,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可與業界溝通,牽頭制定具前瞻性的寵物行業標準與規範。例如,香港在食品安全方面一直保持較高水平,相關部門可與寵物業界研究,制訂寵物食品安全的標準和認證,讓消費者在購買時更有信心。

  另外,香港有寵物相關的商會、非政府組織,有一定數量的寵物訓練專業人士。香港寵物產業發展亦可從此方面入手,由行業建立較為專業化的訓練方式和標準,將其打造成為行業寵物經濟的一塊新招牌,令香港成為寵物服務產業的創新策動源和輸出者,向大灣區內地九市及其他內地城市,輸出高端寵物服務與相關先進經驗。

  縮短檢疫期便利寵物跨境

  而隨着大灣區人員交流越發頻密,香港社會亦開始探討減少寵物過境的檢疫期。較長的檢疫期不僅不便於寵物旅遊的發展,亦催生出寵物走私等灰色產業。但為要控制狂犬病等現實需要,短期內縮短檢疫期的安排難以成行。

  筆者認為,香港可在寵物經濟的各方各面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大灣區實現寵物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建立更加嚴格、衞生、健康的寵物服務環境和標準。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探討寵物更便利跨境的政策條件才能較為成熟。

  無論從經濟效益、城市形象、市民需求等角度考慮,發展寵物經濟,建立一個更加寵物友好環境的城市,是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應該達成的目標。筆者期待政府能夠連同業界展開研究,推動寵物經濟在港更加健康蓬勃發展。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