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觀瀾/自誇對美貿易順差 台當局恐樂極生悲\朱穗怡
民進黨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最近公布的去年進出口貿易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是699.96億美元,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是648.82億美元。台方聲稱,今年預計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將會超過大陸,由此反映「台美貿易持續擴大,而台灣對大陸的出口比重大減」。其言下之意,即台灣針對大陸的「脫鈎斷鏈」已然「奏效」。然而,根據大陸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大陸從台灣進口約2177.82億美元,同比增長9.3%;大陸向台灣出口約751.88億美元,同比增長9.8%。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高達1425.94億美元,遙遙領先台灣對美國的648.82億美元貿易順差。大陸在台灣進出口貿易中的龍頭地位難以撼動。
民進黨當局向來不樂見兩岸經貿往來密切,企圖通過宣揚「台美貿易升溫」來顯示台灣對大陸的依賴減少,但不知台方有否想過,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恐將成為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的「眼中釘、肉中刺」。眾所周知,特朗普認為美國對外貿易出現逆差是因為「受到貿易夥伴剝削」,所以在其第一任總統任內對中國大陸發起貿易戰,對中國大陸的進口貨物大幅加徵關稅。台灣方面如今還為對美貿易順差擴大而沾沾自喜,恐怕是樂極生悲。
2023年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為479.75億美元,2024年增長至648.82億美元,增幅達35%。外界憂慮特朗普政府可能考慮對台灣地區出口商品加徵關稅,並永久將台灣地區列為「匯率操縱地區」。倘若如此,將衝擊台灣對美國的出口貿易。
美國近些年雖然大打「台灣牌」,加大「挺台」力度,但只是為了挑釁和牽制中國大陸。在對台經貿方面,美國從不讓步,不僅逼台灣方面擴大進口美國瘦肉精牛肉和豬肉,對台方期待簽署的「台美雙邊貿易協定」也大玩「拖字訣」。上月生效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看似名堂大得很,但內容空洞無物,並不涉及台灣業界期盼的關稅減免。此外,美方還不斷施壓,要求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去年7月,特朗普一句「他們(台灣)偷走了我們的芯片事業」就令台積電當天在台灣的股價應聲下跌。島內輿論估計他上台後可能會施壓台積電整個搬去美國,包括最先進的製程和研發,而且之前拜登政府承諾的補貼可能會被索回或取消。
美國自始至終都只是把台灣當作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當作採購美國武器的「提款機」。美國利益第一,台方利益從來不在美方的考慮範圍,所以在經貿方面,民進黨當局想從美國那裏拿到甜頭,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