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獻策/發展商提七大建議 吸投資加快北都開發

  圖:業界指北都基建項目設計應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圖:業界指北都基建項目設計應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香港房地產協會及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就北部都會區發展的片區開發、土地政策、收地拆遷、環境保育、交通基建、創科發展及加強統籌等七方面提交建議書(詳見附表)。在片區開發模式方面,倡議推出激勵創新方案、探索多元地價支付方式和稅務寬減與融資支持等鼓勵企業投資。香港房地產協會會長郭海生認為,特區政府應平衡投資者對項目風險及回報期望,發展新區的風險不應只由政府或投資者一方負擔。\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李樂兒(文) 蔡文豪(圖)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香港房地產協會聯合組成「北部都會區政策研究小組」。該小組就北部都會區發展展開意見收集並集成建議書,向發展局遞交相關建議書。

  郭海生表示,北部都會區發展離不開投資者,但利率仍然高企,銀行審批貸款嚴謹,資源、財務及融資均是投資者面對的問題。他指,對投資者而言,固然看重投資回報,但風險考慮大於利益,現時不明朗因素太多,令投資者「計數」時十分保守。他續稱,投資者對北部都會區項目回報、土地政策及多久才能取得回報等問題均十分關注,認為現行政策不夠靈活,希望特區政府制定政策時,要平衡及考慮投資者風險。

  籲政府提供長期融資等協助

  特區政府爭取今年下半年為北都首個項目招標,市場關注發展商投標意欲。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副會長葉文祺表示,不就投標情況作預測,但指項目規模龐大,發展商很大機會合組財團投標,亦不排除本地與內地發展商合作。他續稱,目前資金成本高,三個片區涉及10年或以上的發展,項目取得較長年期貸款融資有一定困難,建議政府可找政策性銀行,提供長期融資和較低的利率等協助。

  事實上,本港樓市疲弱、息口高企,加上經濟前景不明朗,過去多幅地皮流標,已反映發展商態度審慎,發展資金何來更是市場重點關注所在。香港房地產協會及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於建議書中提到,研究團隊認同並支持特區政府採用「片區開發」模式,指該模式有助提升企業對香港重大發展項目的參與度,不僅能有效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亦能加快片區項目的落成進程。

  靈活施策 合規與創新並重

  建議書中提出多項優化建議,希望鼓勵私營企業積極參與,如建議特區政府應賦予更大的發展自由度及空間,制定靈活的政策框架,僅提供整體發展指標和規劃方向,如住宅與創科發展的比例、總樓面面積等。這將允許開發者在既定框架內自主探索具體項目和方案,實現創新與合規並重。

  團隊又建議借鑒市區重建局及港鐵的成功經驗,研究更靈活的地價支付模式,例如分期付款、按利潤分成或非原址換地等。此舉可有效降低項目的前期投入成本,同時讓特區政府在項目成熟後分享利潤,實現風險分擔及雙贏局面。

  此外,建議書提到,特區政府可通過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並協調國家政策性銀行提供低息長期貸款等激勵措施,加快實現開發目標,同時進一步鼓勵企業在北部都會區進行長期投資,推動區域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