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軍工發展取得突破性成績\凌 昆

  2024年可說是中國軍工大豐收的一年,取得許多突破性及關鍵性成績,令中美軍力競賽進入重大戰略轉捩點,其地緣政治意義非同小可,對此務必較深入理解。

  珠海航展成了中國軍力飛躍的一次大宣示,出現了J35另一五代機、雙人的J-20S、無人機航空母機等新產品。筆者前文已指出這一系列發展不單是推出新武器,還推出了新戰法,為未來戰爭模式指引前路,乃十分高超及高度的軍力自主開發,故引起了西方尤其美國的注目。到了12月,更為震撼的另一輪軍力宣示出台,包括076兩棲登陸艦下水、兩種六代戰機試飛,和空警500的出現等。076艦被西方視為「怪物」(monster),因這乃前所未見的艦種,類似航母的甲板上有電磁彈射裝置,可作小航母使用,也可載直升及定翼機,有人及無人機。其眾多功能表示可配合多種戰法,也隱含戰法創新之意。076本身便可獲首艘有定翼機登陸艦,和首艘有電磁彈射的小航母等稱號,成為先行者。兩種六代機分別由成都及瀋陽飛機廠製造,外形及功能不同,據報道還可作為電子戰平台。最重要者是中國成為首個試飛六代機和擁有兩款六代機的國家,在空軍武備及戰法上開創了先河。這也表示空軍關鍵領域的發展已領先美國,確有點令人驚訝。至少自蘇聯瓦解後,美國空軍少有敵手,更遑論被領先發展。到2011 J-20首飛後才有同級對手,故加緊開發六代機,推行「下代制空」(NGAD)計劃。但因財力不足及機種定位、技術路線等問題,如何落實還在議論中,有些意見還說要取消。在美國議而不決時,中國卻先搞出來了。看來美國要加快對NGAD計劃拍板了,以免落後太多。

  實現全面徹底自主開發

  無疑中國新武器如六代機等的性能如何尚待驗證,但對於一個本是一窮二白十分落後的國家來說,新突破更為難得,故應回顧軍工發展史。建國後軍工幾乎一無所有,在蘇聯協助下建立了戰車戰艦及軍機等各種生產,奠下初步基礎,其後與蘇聯不和只好自主開發,但離先進尚遠,技術含量極高的空軍尤其如此。戰機生產的另一次大提升要到蘇聯瓦解後,俄國將蘇27生產線賣給中國,但因中國電子工業當時已優於俄國,故改良後中製蘇27已被西方視為優於俄製的。其後還買了一批更先進的蘇35。中國繼而自主開發了J16等三代機和五代的J-20及J-35等,從機種上終於擺脫了仿製蘇俄路線。但在引擎上還依賴俄國供給(包括J-20),直到最近才成功換上中國引擎,全面擺脫對俄依賴。與此同時,軍機發展仍以美軍馬首是瞻及作為追趕目標、開發藍本。到六代機出台,則連跟隨美軍也放開了,是全面徹底的自主開發。建國75年間由零到領先乃真正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