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 里/懷舊的「雞子大餅」\葉 歌
自從在微信上看到相關視頻後,父親就念念不忘,想去品嘗附近網紅菜場的「雞子大餅」。二○二四年最後一天,陽光燦爛,我們步行來到「小紅糕團店」。窗口幾個長方形不銹鋼餐盤上擺滿了本地特色芝麻酥餅、玉蘭餅(油炸的帶餡糯米團)和各色蒸製的糯米團。邊上有醒目的「稻香小紅雞子大餅,8元一個」的標記,圖文對照。父親掃碼付款,店家當場現做。只見她從盤子裏拿了一份預先揉好的麵團,在案板上壓扁、壓薄,然後放進燃氣灶上的油鍋裏。麵團起泡,膨脹成海碗口大。接着她又倒入蛋液,炸成薄薄一片。餅炸好後和蛋疊起來盛出,切成兩半,放到帶有店家名號的紙袋中,又用塑料馬甲袋裝好,交給父親。
剛炸好的雞子大餅油香撲鼻,口感勁道,味道偏甜,父親吃得很滿足。六十年前他還是大學剛畢業的青年教師時,周末騎自行車出門改善生活。在古運河邊橋下吃一碗手推皮子做的小餛飩,再加一個雞子大餅或是一副大餅油條,就是至高享受了。雞子大餅不是父親故鄉蘇州的特產,但比起考究精緻的蘇式糕團來,另有一種油炸碳水化合物的粗獷踏實的魅力,又和他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聯繫在一起,難怪讓他魂牽夢繞。
母親告誡外面的油炸食品不衞生、不健康,最好別碰,但父親還是照吃不誤。我想蔡瀾先生說得有理:健康食品必須讓人吃着開心,味同「飼料」的話,很難讓食客產生愉悅感,肯定無法促進心理健康。油炸食品雖然大都不太健康,但偶然吃一次,只要不過量也無傷大雅。重要的是父親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