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平衡/建溝通協作機制 保護環境發展經濟
在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過程中,環境保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平衡是至關重要的。香港房地產協會副會長兼華東分域主席施家殷表示,特區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以確保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施家殷建議,特區政府考慮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權交由私人企業。可借鑒內地的成功經驗,特別在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方面的模式。相信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及環境保護的效果。此外,該模式可引入市場機制,使環境保護與經濟利益之間達成更好的平衡。
為生態保育留足夠空間
在片區發展中,施家殷認為,應將保育與建設相結合。當中,特區政府應制定明確的土地利用規劃,為生態保育留出足夠空間,確保在發展新項目時,對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估。
至於環境保育中創科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平衡,施家殷則認為,特區政府應在創科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協作機制,以確保各方利益得到合理平衡。包括建立多方參與的平台,促進不同持份者對話。
北部都會區應採用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的策略。施家殷指出,特區政府應在規劃及城市設計、基建系統、市民出行三方面制訂措施。例如,制定合適的用地規劃、樓宇布局和綠色建築設計,加入「海綿城市」的功能,提供區域供冷系統及公用設施共同溝等設施。
最後,他提及加強公眾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建議透過教育和宣傳活動,增強社會各界對環保的認識,鼓勵市民主動參與環保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