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險企每年新增保費 30%用於投資A股

國新辦昨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情況。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發布會上表示,明確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對於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
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在會上也透露,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規模擬定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春節前將先批500億元。有券商估計,未來資金增量規模將達萬億元級別。\大公報記者 李暢北京報道
吳清在會上表示,中長期資金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專業投資力量,《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除穩步提高中長期資金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的具體安排,還進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當年度經營指標考核權重,細化明確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安排,淨資產收益率當年度考核權重不高於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標權重不低於60%。這些措施有助推動保險、基金資金「長錢長投」。
細化考核安排 長錢長投
肖遠企在會上透露,保險資金投資股票、權益類基金的資金規模超4.4萬億元。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表示,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提高直接融資佔比,是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的關鍵,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重中之重。這種資金具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是維護市場平穩健康運行的壓艙石、穩定器。
方正金融的估算顯示,假設保費增速0%至10%、投資A股比例15%至30%,以新增保費測算,考慮到每年大型上市頭部保險公司的保費規模接近2.5萬億元,預計這將為A股市場帶來3700億至8300億元的增量資金;以新單保費測算,每年大型上市頭部保險公司的新單保費規模接近6000億元,預計這將為A股市場帶來1000億至2200億元的增量資金。
花旗測算指出,保險等四類機構每提高A股配置比例1個百分點,流入A股的資金有望增加4320億元。其中,保險、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年金基金對A股的配置每增加1個百分點,該市場將分別新增3220億、300億、190億和610億元資金。海通證券在研報中提到隨着宏觀流動性改善,疊加基本面預期修復推動風險偏好回升,2025年A股全市場增量資金有望進一步放量,預計增量規模達2萬億元,其中被動資金、險資或仍是入市主力。伴隨政策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A股ETF有望受益於長期資金的配置型力量,同時險資的權益資產配置仍有較大增量空間,預計2025年兩者合計增量規模望超1萬億元。
支持外資參與 加大對外開放
吳清在會上還提到,外資是A股的重要資金來源,截至去年底已有866家QFII獲得了投資資格,外資通過QFII、滬深股通這兩個渠道共持有A股大約3萬億元。同時,已經有26家外資控股或者是外商獨資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機構相繼獲批成立。證監會支持各類外資主體參與A股市場,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