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千工匠打造 灣區燈會靚絕

  佔地大如81個足球場 萬盞綵燈展文化魅力

  「這是我第一次逛有81個足球場大小的燈會,《簪花女神》復古夢幻,《齊天大聖》暗黑神秘,還有粵港澳餐桌上常見的『蝦餃』『排骨』等點心,完全是熟悉的家鄉味道。」「光耀神州 華彩灣區」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燈會(下稱「大灣區燈會」)22日晚間在廣州南沙開園、亮燈、迎客,提前做足攻略的香港青年、香港藝航文化促進會理事梁淑嫻,逛足三小時依然意猶未盡,璀璨夢幻的燈光和精彩豐呈的舞獅、歌舞等節目,讓她目不暇接。

  隨着現場觀眾激動人心的倒數,218組造型各異、玲瓏剔透的綵燈同時亮起,將整個大灣區燈會園區裝扮得千姿百態、流光溢彩。本次燈會佔地870畝,由一千多名非遺工匠精心打造逾萬盞綵燈,融合中國春節、傳統綵燈「兩大非遺」,融入大灣區城市和「一帶一路」國際文化元素,主遊線路超3公里,展期68天,是目前內地規模最大、燈組最多、展期最長、參與城市最多的超級燈會。

  港青開園首天即前往打卡

  各種充滿「嶺南味」和「中國風」的大小燈組,又讓民眾沉醉在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的文化魅力中,不斷發出「好靚」「好震撼」的讚嘆。

  看了各種美輪美奐官宣效果圖的梁淑嫻早就心動不已,開園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前來打卡。「這是我逛過的燈最多、面積最大的燈會。」在香港時梁淑嫻就很喜歡逛燈會,感受濃濃的節日氛圍。「大灣區燈會很不一樣,有非常多的傳統、復古元素,是體驗國潮和『中國風』的好地方。」看慣了香港現代感十足的燈會,梁淑嫻被眼前各種醒獅、粵劇、紅木宮燈、點心等展示着嶺南傳統文化、民俗的綵燈所吸引,有人經過就會亮起來的路燈、會「盛放」的巨型花朵、「哭窮」的小姐姐、「派利是」的財神、「盆滿缽滿」花牌……一路走來,梁淑嫻興致勃勃地與不同的花燈互動,玩得不亦樂乎。

  「齊天大聖」像遊戲走進現實

  「悟空在那邊。」跟隨着遊客的聲音指引,梁淑嫻逐漸向《齊天大聖》靠近。去年的「悟空熱」,使《齊天大聖》燈組未開園已「出圈」,成為當之無愧的「人氣王」。站在暗黑風格的原創燈組前,連髮絲都似乎在迎風飄揚的「悟空」輕輕地眨了一下眼睛,梁淑嫻感覺自己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一個奇幻神秘的異空間,「就像是遊戲走進了現實。」

  「這就是『港珠澳大橋,它也連接着粵港澳三地。』」站在藍色的「大橋」下,看兩旁的「金紫荊」「日月貝」和「澳門塔」被一橋串聯,回想起這兩年她在大灣區各市往返的日日夜夜,梁淑嫻一下子就明白了《灣區同心》燈組的意義:那正是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緊密合作、協同發展和團結一心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