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靈犀/特朗普發幣只是為了撈錢嗎?\李靈修

特朗普今次發布的迷因幣(Memecoin)不同於外界熟知的比特幣(Bitcoin),尤其是在發行機制與價值歸因方面存在顯著區別。也因此,特朗普發幣不僅帶來了個人財富的激增,更挖掘出一條權力變現的匿名渠道。在其精心構建的、以個人為中心的政治資源組織網絡中,「特朗普幣」可以被看做是最後一塊拼圖。
迷因(meme)一詞來自英國進化論學者理查德·道金斯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以「生物基因」類比文化傳播中的基本單位。這一概念後來被線上社區賦予了新的含義,泛指對網絡流行符號注入惡搞、玩梗、反主流的價值定義,與東亞二次元圈的鬼畜文化相近。
貨源歸邊利於炒作
而迷因幣的誕生源於網民對於加密熱潮的質疑。2013年,兩位軟件工程師設計出一種基於柴犬表情包,且完全沒有抵押物的加密貨幣─狗狗幣(Dogecoin),藉此嘲諷炒幣行為的「毫無理性」。怎料狗狗幣一推出就大受追捧,成為目前市值最大的迷因幣。
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比特幣突破十萬美元大關,帶動了幣圈的一波財富效應。但今次發行的「特朗普幣」屬於迷因幣範疇,與比特幣有着巨大差異,這是很多新晉投資者沒搞清楚的。
比特幣的發行機制嚴格遵循去中心化原則,不存在中央機構或單一控制人。參與者運用算力解答「哈希函數」,勞動過程中既費電又耗「礦機」,最終獲取比特幣作為獎勵。而挖礦上限受到數學模型約束只有2100萬個,這也確保了比特幣的稀缺性。
近年來隨着大型金融機構的不斷增持,比特幣相當於被注入更多信用,甚至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公開承認其「數字黃金」的地位。
迷因幣雖然也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但發行者可以根據主觀意願增發或縮減供應量,而且通常都是貨源歸邊,如特朗普集團現持有80%的「特朗普幣」。 由於迷因幣毋須挖礦產生,亦沒有錨定資產,因此被戲稱為「空氣幣」、「山寨幣」。鑒於發行門檻極低,區塊鏈平台審核潦草,迷因幣規模逐年激增,75%的幣種都是近一年內創建的。(見配圖)
匿名交易方便尋租
相比之下,迷因幣的資產類別更難界定,因此美國尚未推出針對性的監管框架。有趣的是,在特朗普幣發行的同時,官方網站掛出免責聲明稱「不打算成為投資機會或任何類型的證券」。而特朗普本人的回應是,「聽說發行很成功,但對其知之甚少。」可見,「特朗普幣」刻意淡化自身的金融屬性,定位更像是粉絲應援周邊,從而規避監管機構的審查。
儘管區塊鏈的交易紀錄是公開的,但平台只是憑藉錢包地址來標識身份,意味着政治人物能以匿名方式完成權力變現。現時媒體焦點還在於「幣主」特朗普的身價增長幾多,並未深刻認識到迷因幣滲透政治生態的危害。
更重要的是,迷因幣幫助特朗普打造出凌駕於政黨之上、完全服務個人的組織網絡。當其掌握了募資工具「特朗普幣」及宣傳機器「Truth Social」,再加上超越黨派意識、強調絕對忠誠的MAGA選民,以及各個領域前來投誠的政客梯隊,理論上已實現政治動員能力的閉環。
美國歷史上出現過不少「第三黨」,但因為政治資源被高度壟斷,所以長期以來還是維持兩黨格局。特朗普就曾是美國改革黨(Reform Party)黨員,在2000年短暫參與總統預選後退出。如今特朗普利用科技手段積累了強大勢能,即便未來不會「另立門戶」,也足以擺脫建制束縛,將政治遺產傳給「指定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