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西札記/鮮活的《好東西》\李 夢
「MeToo」運動之後,女性議題熱度不減。這邊廂,某些曾經叱咤風雲的文藝名人,經由其女友或前女友的控訴揭發,被迫跌落神壇的不在少數;那邊廂,女性導演、作家、演員等等,藉由圖書、電影及至無孔不入的社媒平台,不斷拋出質疑、反思與答解種種,引來線上線下好一片沸沸揚揚。
熱鬧嘈雜之中,也從來不缺少清醒的姿態,例如不久前熱映的電影《好東西》。「九○後」導演邵藝輝三年前憑藉處女作《愛情神話》在「金雞」等內地多個知名電影獎項有所斬獲,今次攜新片歸來,號稱是上一部的平行版,話題仍圍繞女性、戀愛與成長展開,表意卻更為直白甚至剛猛。片中主角不再操一口綿綿上海話閒來無事調調情,而是動輒對大男子主義、性別歧視乃至社會偏見冷嘲熱諷,真真看得一眾新時代女性(以及部分崇尚兩性平等的男性)大呼過癮。
上映至今兩個月,《好東西》在「豆瓣」網站熱度不減,評分更衝至九分,為近來略顯平淡的內地電影加添一抹難得亮色。新片延續《愛情神話》輕鬆詼諧風格,劇中人個個活得瀟灑自在。兩位女主角(宋佳飾演的單親媽媽王鐵梅和鍾楚曦飾演的「戀愛腦」歌手小葉)走的都不是尋常賢妻良母的風格:鐵梅一邊教女兒小茉莉敢於拒絕老師的不合理要求,一邊和小葉樂隊的型男鼓手拍拖拍得火熱;小葉聲稱因為童年缺愛以至長大後性格彆扭,時刻愛撒謊不說,還容易一時衝動被情場老手折磨得身心交瘁。兩位性格迥異的女子,圍繞在她們身邊的男人(鐵梅的「自大狂」前夫,浪子鼓手小馬,極懂得拿捏女人心思的高顏值牙醫),還有和媽媽一樣「寸嘴」的小茉莉,共同構成這部劇的敘事以及「吐槽」主體。
劇情本不複雜,不外是柴米油鹽、拍拖結婚又離婚那些事,難得是劇中人個個伶牙俐齒、邏輯清奇,你攻我守、你退我近,餐桌上、通勤車上還有舊樓天台,處處都是鬥嘴講道理的好地方。難怪有人說這電影太淺白、不夠深刻,可有時候,已經被考勤報表KPI家長會折磨得大喊救命的我們,需要的可能就是這樣輕輕巧巧、簡簡單單的「課間十分鐘」。
《好東西》之後,內地一眾高票房「小妞電影」(Chick Flick)恐怕要另謀生路了。「好想好想談戀愛」已不再是當下女性的生活重心,「愛咋咋」的灑脫與自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