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萬高才抵港 逾半已就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恬恬、蔡學怡)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在立法會大會回覆議員口頭質詢時指,由2022年底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截至去年12月底,共收到約11.6萬宗申請,當中近9.2萬宗獲批,超過7.5萬名高才帶同其家人抵港。有關高才通續簽申請、批准等情況,孫玉菡指,首批簽證上月底才開始陸續到期,會待累積一定數量的續簽申請後分析再適時公布。

  孫玉菡表示,根據勞福局早前進行的跟進調查,超過一半的到港高才已就業,主要從事管理及專業工作,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約為5萬元,約四分之一的高才每月就業收入更達10萬元或以上。另外,有近兩成來港高才的配偶也已就業,多數從事高技術工作。他指,這些調查結果顯示,高才及其配偶來港對香港有直接經濟貢獻,而他們過半是40歲以下,不少更帶同年幼的子女定居香港,為本地勞動力增添生力軍,亦對香港人口結構帶來正面影響。

  高才通首批簽證上月底起陸續到期

  他提到,高才通計劃發出的首批簽證上個月底起陸續到期,入境處在收到續簽申請及所需文件後,一般需時兩三個星期完成審批,現時已完成審批的續簽申請只有少數,政府會待累積一定數量的續簽申請,經詳細分析後適時公布。

  有議員擔心到港高才出現「高才低用」情況,拉低本地就業市場的工資水平。孫玉菡表示,要用平常心對待高才,其工資高低視乎人才在市場是否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創造多少的經濟價值,重申續簽的標準是需要受聘或自身開創了業務,並產生經濟收益。「社會各界應更關注高才和優才來港是否推動了香港經濟發展,給香港的新興產業注入了新動力。」

  對於有議員詢問高才通計劃的工種會否與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重疊,孫玉菡表示,兩個計劃定位不同,不存在重疊問題。他指,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是先聘用、後來港,由僱主去申請,聘請的人才通常持有有關範疇的學士學位,或有相關經驗資格,沒有工種限制;而高才通計劃是主要針對高學歷高收入人群,可以先來港、再就業,兩個人才計劃都旨在促進香港的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