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施工安全管理 減少棚架意外
何炳德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副理事長 港九搭棚同敬工會理事長
近日,啟德新急症醫院地盤發生塌棚工業意外,再次引發社會各界對竹棚架施工安全性的擔憂,支持「殺棚」(要求用金屬棚架取代竹棚架)的聲音高漲。建造業界人士在過去十年多次提出「殺棚」建議,認為搭建竹棚時難以作精準的力學計算,搭建過程中亦容易被人私下改動,增加使用風險。誠然,使用金屬棚架可以更準確地計算盛載重量,發展商和業主理應將施工安全放在首位。然而,竹棚搭建作為我國傳統建築技術,在香港有逾百年的實踐歷程,其安全性和實用性已經經過了長時間的驗證。筆者認為,將過往的棚架事故簡單歸因於竹棚本身,是缺乏對棚架結構了解作出的片面判斷,難免誤導公眾。
事實上,每次搭建竹棚架後,每個棚架須由具備十年或以上的竹棚架工作經驗(包括在正式訓練期間所得的經驗)的「大工」(即熟練工人)檢查其結構,穩妥無誤後方可簽出「表格五」(即《每十四日一次或在其地場合執行的檢查結果報告》)。這張「表格五」具有法律效力,當有人因棚架倒塌而導致受傷,甚至死亡,簽發「表格五」的人將面臨刑事起訴。由於牽涉工人的安全,搭建工人亦不會草率地搭建「甩頭甩骨」的竹棚架,而是搭建四平八穩的竹棚架,讓日後施工者安全地進行施工。
然而,竹棚架在毫無預示下倒塌,問題出現在哪個步驟?最大的原因是施工程序上安排不恰當,以及棚架結構被人為破壞—這應屬地盤安全管理問題,絕非被標籤的「竹棚架結構不安全」。事實上,負責穩固在牆身與竹棚架中間的連牆器(行內俗稱「拉掹」),因阻礙其他工種的工友進行施工,遭到他們不計後果地拆除、切斷。這樣一來,連接在牆上的竹棚架因失去了「拉掹」的支撐,而面臨倒塌的隱患。更為重要的是,金屬棚架也同樣需要「拉掹」來將其牢固地固定在牆上;如果仍有人為了一己之便而惡意破壞「拉掹」,即便是金屬棚架也難逃倒塌的後果。
金屬棚架與竹棚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竹子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在倒塌時還能起到一定的緩衝支撐作用,或能減少意外所造成的傷亡。相反,金屬棚架一旦倒塌,其所產生的威力將對周圍的人和環境造成更嚴重的破壞,其傷亡程度將比竹棚架倒塌時更為嚴重。再者,竹棚搭建是現時樓宇工程不可或缺的技術。香港地少人多,大部分新建單幢式大廈,因應地方環境有限,不具備搭建及使用金屬棚架的條件。本港大部分樓宇的外牆設備更換和修葺也往往無法使用吊船、通架或升降台來施工。因此,承建商大多搭建棚架來進行工程。假若扼殺竹棚搭建工種的發展,日後小型工程公司將難以為小戶型業主提供相關服務。
目前,政府公務工程的新工程合約,已經剔除使用竹棚,轉用金屬棚架,這一決策間接對竹棚搭建行業造成了衝擊。筆者認為,業界應當從建造業的未來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重新審視竹棚搭建行業的發展問題。倘若業界持份者依然堅持,要切斷這一行業的發展,那麼無疑將對四千多名工友及其家庭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筆者冀望與業界持份者在不同平台上,研究長遠而全方位的發展藍圖,繼續發展竹棚搭建行業、強化相關培訓和管理工作,建立安全及健康的工作環境,減少工業意外的發生,讓竹棚搭建行業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