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批黎前言不對後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葛婷)黎智英的好友、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女助手的Mary Kissel,曾建議黎智英與蓬佩奧會面時可建議美國「制裁」打擊香港「示威者」的中央和特區政府官員的子女。黎在庭上辯稱,他最後只要求美國「制裁」中國和特區官員,沒有要求美國「制裁」他們的子女。

  控方指出,黎建議美國政府拒發中國和香港特區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其後建議美國政府撤銷他們子女的學生簽證,可見黎智英的建議愈來愈進取及咄咄逼人。

  控方指出,黎智英在2019年8月撰文,要求美國人寫信給美國參議員、眾議員和政策制定者,利用其政治敘述來阻止中國侵犯香港人的自由,建議美國政府拒向中國領導人和特區官員的子女發出學生簽證,並擴大香港和台灣的學生簽證數量。

  法官李運騰指出,黎智英早前聲稱他沒有要求美國制裁中國和香港特區官員的子女,但卻建議美國政府拒發他們子女的學生簽證,其說法自相矛盾,前言不對後語 ,黎則辯稱拒發(deny)學生簽證不算是「制裁」。

  控方隨即展示黎智英在2020年5月29日撰寫的文章《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黎智英在文中提議外國可以撤銷(revoke)中國和香港特區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讓香港人在美國獲得更多的移民和簽證特權,以報復中國鎮壓香港。法官李素蘭提出,黎早前提到不要批出中國及香港特區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在這篇文章又提議撤銷中國和香港特區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黎智英同意。

  法官杜麗冰追問,黎所提議的撤銷中國及香港特區官員子女的學生簽證,是否「制裁」的一部分?黎回應:「你可以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