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得以彰顯 護國安促發展

  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香港2025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日前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在致辭時表示,司法獨立是香港法治核心所在,基本法已明確保障審判獨立進行,不受任何干涉,這並非泛泛空談,而是法院一直堅決恪守的憲法規定。毫無疑問,法治是香港社會的最根本基石。香港社會各界要高度重視、珍惜、愛護香港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始終堅守平衡保障基本權利和維護國安的原則。

  2024年,香港完成了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本地立法工作,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得以進一步健全完善。

  而針對國家潛在的安全風險,從立法角度入手健全法律保障,是放諸四海而皆準。惟香港完成相關立法後,遭到外部勢力持續攻擊抹黑。更有外國政客揚言,要對審理香港國安案件的法官實施制裁,對香港司法的獨立橫加干預。

  守護國家安全 香港聚焦發展

  事實上,針對香港司法獨立的攻擊干預,完全背離法治精神。正如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所指,這些言論可能是有惡意的,旨在破壞香港繁榮。香港社會需要更加團結一致,有理有據地進行反駁,讓市民看清這些攻擊抹黑別有用心,更是向香港司法人員表達社會各界對其不偏不倚執行法律的堅定支持。

  守護好國家安全,杜絕國安風險,是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前提條件。對於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香港社會多有討論。有意見認為,在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後,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讓社會更加聚焦發展。但是,依法維護國安的工作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更需要因應形勢變化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應對。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不僅重要,更需要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保持高度警覺,不能有絲毫鬆懈,而要持之以恒、未雨綢繆,有效管控國安風險。全社會要充分認識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明白維護好國家安全,香港才能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指出,一如其他司法管轄區,保障基本權利和維護國安之間,往往有一定張力,但司法機構對兩者始終堅守秉持,強調基本權利的保障,並非可簡單化或一維之事,是需要在個人自由和集體安全之間、個人權利和國家責任之間,作出謹慎的權衡,而取得平衡亦非易事,個別案件的裁決結果或時有爭議。對於新制定的法律條文,其解釋和應用亦未必是直接清晰。對某項法律條文或法庭判決持有異議是一回事,但聲稱司法制度已受政治期望或社會氛圍削弱則全然是另一回事。張舉能強調,法官行事受法律原則約束,不為政治目的,法院不是輿論的仲裁者,亦非檢控機關的延伸,法院的本位是法律的守護者,法官的判決有理有據,公開發布,可透過上訴予以審視,而法治正是藉這程序得以彰顯。

  國際社會對香港法治有信心

  事實上,香港法治一直備受國際高度評價,在「世界正義工程」所公布的《2024年全球法治指數》中,香港在東亞及太平洋地區排名第6,在142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3。這些成績,都要歸功於司法機構長期以來,在處理案件時所秉持的公正、透明和依法辦事的原則,秉持法律原則和證據作出裁決。

  回歸27年,「一國兩制」成功在香港實踐的事實證明,回歸後香港不僅能夠保持司法制度的獨立公正,而且較之回歸前更優勝。過去一年,香港能夠在「搶企業」、「搶人才」取得亮眼成績,便是印證香港健全的法律制度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認可。香港法治的「金字招牌」熠熠生輝,始終是香港最重要的優勢之一,中央和香港社會各界都很珍惜愛護,國際社會始終對香港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