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地方戲曲尋新靈感 龔琳娜:傳承應先傳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近日,在《2025中國非遺春節聯歡晚會》廣東錄製現場,龔琳娜一身古典溫婉妝扮登台,帶來她的新歌《十二粉蝶》。在接受香港文匯記者專訪時,她說從蘇州評彈中學習,演唱元曲之《十二粉蝶》。整個「唱元曲」系列,她希望用元代的歌詞,譜上今天的曲,借鑒各地方戲曲、說唱等多種風格,唱出生活的氣息。
臨近春節,龔琳娜輾轉各地的春晚舞台送出屬於她歌聲裏的精神抖擻和喜氣洋洋。而對於即將到來的春節假期,她也透露將繼續去采風遊學,希望能到新疆,深入採集那裏腹地的音樂。「我去采風更多的是體驗當地的環境和人文,感受他們方言裏的藝術風格。」她透露去年曾到潮汕學習當地方言歌曲,更即興哼唱了幾句潮汕話版本的歌曲《回》。她略顯得意地說,在她的音樂會裏,這首歌曲受到各地歌迷的喜愛。
教鄰居唱民歌戲曲
自詡為「中國新藝術音樂歌唱家」的龔琳娜認為,行走對於音樂的創作十分有必要。「走到哪兒學到哪兒,走到哪兒傳到哪兒。」在她看來,傳承首先要傳播出去,把好的聲音傳出去。近年,她也留意到身邊有些年輕人說:「民歌離自己很遠、戲曲也不太懂得欣賞。」龔琳娜則有自己的觀察,她認為「國潮」或者說創新的「國風」歌曲,絕對是來自於民歌和戲曲。如何力所能及做一些推廣?龔琳娜教學的對象是自己的鄰居,也是來聽她音樂會的歌迷。在大家的一唱一和中,能把各地好聽的旋律、韻味唱出來、傳開來。龔琳娜獨有的笑臉瞇瞇眼自帶喜慶氛圍,她表示目前教學傳播的成效還不錯。
冀將民歌譜成童謠
此番,在《2025中國非遺春節聯歡晚會》舞台,龔琳娜看到一個五歲的潮汕英歌舞女孩,也令她想起了5歲就開始學習唱歌的自己。「我也很想把這些採集到的好聽的民歌,變成一些好聽的童謠,給孩子們聽一聽。」在她看來,讓孩子們唱一唱不同地域的方言童謠,或許也是「國風」「國潮」傳播的好方式。不管是近期唱元曲,還是早在《忐忑》走紅前唱古詩詞,她都初心未改:「希望激活古典詩詞的音樂基因。」
龔琳娜唱過《詩經》《楚辭》和《山海經》,也曾復活曾侯乙編鐘,並將其搬上央視舞台進行演奏。「十幾年前我唱古詩詞其實沒有多少同路人。現在很多著名歌手,包括一些流行歌手們都在唱「古詩詞」,通過不同的曲風去演繹名曲。對於先行者的龔琳娜來說,當下的重心則是需要借鑒更多的地方戲曲。「現在大家聽到的『 國風』歌曲,京劇味道的比較多,但很少有人聽到歌仔戲味道,或者說粵劇味道的。」龔琳娜表示,希望能和不同地方的戲曲結合,唱更多的古詩詞、元曲,這是自己正在努力學習和創作的方向。龔琳娜相信,也能創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