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以對話唱響擴大開放好聲音\馬浩亮

  新年伊始,中國與西方主要經濟體的一系列接觸、對話、溝通,接連上演。中英經濟財金對話時隔近6年再次舉行,中日執政黨交流機制時隔7年重啟,中美圍繞特朗普就職典禮展開積極互動,兩國元首同意建立戰略溝通渠道。

  對話溝通,是外交關係的重要晴雨表。這些重大外交活動,或是充滿時間縱深感,或是開創新契機新方式,賦予對話以厚重意義,凝聚了中國與相關國家為改善發展雙邊關係所做的努力。當中貫徹了一條主線,那就是,中國持續向外界釋放合作發展的誠意,唱響擴大開放的好聲音。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特朗普通話時重申,「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對抗衝突不應是我們的選擇。」李強總理會見日本執政黨代表團時指出,雙方應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在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綠色發展、開拓第三方市場等領域發掘更多合作新增長點。國家副主席韓正與美國工商界會見時表示,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持續改善優化營商環境,希望美國企業繼續投資中國、扎根中國。

  這些努力初見成效,有關「去中國化」「脫鈎斷鏈」等雜音,近期呈現降溫勢頭,而互利合作的積極力量在聚集。美國工商界看好中國經濟前景和在華發展機遇。中英經濟財金對話達成多達69項合作,中英金融服務峰會也相隔6年再度舉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與英國金融服務互補對接。

  上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列為今年九大任務之一,並承諾將「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新年的外交新氣象,對全年的外交工作方向,形成了清晰有力的指引。那就是積極塑造良性健康外部環境,擴大朋友圈,維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開拓國際市場空間,着力穩外貿、穩外資,進而穩經濟。

  當然,對於國際形勢的複雜性應充分估計,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逆流做足預案。過去一年多時間,中美金融、經濟、商貿3個工作組已經機制化運行。以此次中美元首互動為契機,時不我待地激活更多積極因子,形成更大示範帶動效應,進一步築牢中美關係防波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