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推新舉措 促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圖:新措施包括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開展產品掛牌合作。
  圖:新措施包括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開展產品掛牌合作。

  【大公報訊】廣東省政府昨日公布《關於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助力廣東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提出資本市場培育新質生產力、服務製造強省戰略、加快現代金融體系建設、防範化解市場風險、增強高質量發展合力等七大方面28條具體措施,要以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助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在深化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推進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金融開放,深入推進「深港通」、「債券通」,推動「跨境理財通」優化服務並拓展產品範圍,探索跨境「徵信通」。

  探索跨境「徵信通」

  《若干措施》又提出,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與香港交易所開展產品掛牌合作。優化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境內投資,以及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境外投資試點工作機制,支持港澳金融監管部門審核註冊的投資機構獲得QFLP試點資格並參與內地私募股權投資。

  在防範化解資本市場風險方面,《若干措施》提到,強化風險源頭防控和早期糾正,加強風險監測評估,持續跟蹤上市公司經營和風險情況;積極防範化解上市公司退市、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風險,加速偽金融資產交易所等機構和業務出清;綜合運用自救、外部救助及兼併重組、收購承接、接管託管、司法重整、破產清算等處置措施,壓實地市政府在上市公司佔用擔保、債券違約與私募機構等風險化解處置方面的屬地責任。

  此外,還要加大上市公司退市風險排查力度,推動形成能救早救和應退盡退,及時出清的常態化退市格局。完善債券違約風險處置機制,穩妥防範化解房地產領域風險。

  《若干措施》還提出,加強監管協同聯動,規範資本市場秩序:圍繞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監管制度體系,提出推動監管執法協同,增強央地協同和部門聯動,全面加強「五大監管」;強化行政、民事、刑事立體化追責;加大對控股股東等「關鍵少數」追責力度,嚴處中介機構及從業人員參與、協助財務造假等證券違法行為;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加強投資者教育,健全投資者保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