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觀察】解決國際危機 大國合作現新時間窗

  繼17日晚應約同特朗普總統通電話後,21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又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三個大國元首間的一舉一動牽動全球目光。對比兩份新聞稿可發現一個共同點,即中美、中俄元首都分別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雖然表述多是慣用的外交辭令,但結合當今國際局勢卻可細品出些許新意。

  新聞稿稱,中美元首就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等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兩國元首同意建立戰略溝通渠道,就兩國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保持經常性聯繫。中俄兩國元首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新的一年裏繼續保持戰略溝通。

  放眼全球,世界並不太平,很多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需要各國特別是大國共同應對和攜手解決。比如,如今,烏克蘭危機進入第四個年頭,交火仍在持續。從特朗普和普京的近期表態可以看出,美俄領導人不排除就俄烏問題進行對話或會面。不過,在俄美關係仍持續緊張的當下,中方或可發揮「穿針引線」的積極作用。巴以衝突也是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的三個,中美俄的態度和行動,無疑可對巴以衝突的解決產生重要影響。

  唯有攜手才能共贏

  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作為一個負責大國,中國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為緩和局勢、化解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

  國際危機的化解需要契機。伴隨着特朗普重新上台,國際政治力量之間的博弈出現了新變量,打破僵局或許浮現新的時間窗。特朗普日前表示,美中合作可以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至少從這一公開表態可以看出,美國更加重視中國日益凸顯的國際地位以及在解決地區衝突和全球性議程方面的重要作用。

  未來,中美俄,特別是美俄,若真能在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進一步協調立場和行動,肯定能讓世間早日少一分戰火,多一些安寧。最主要是美國,不要一味地把中俄當作威脅和對手。當今世界,早已過了單打獨鬥的時代,唯有攜手才能共贏。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