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同心護國安 共譜光榮歷史

●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頒獎禮,嘉賓與得獎者合影。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頒獎禮,嘉賓與得獎者合影。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李家超出席頒獎典禮並致辭。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李家超出席頒獎典禮並致辭。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李家超與得獎學生交流。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李家超與得獎學生交流。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特首出席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頒獎禮 致辭指結果反映市民認同政策大方向

  由香港文匯報、大公報、點新聞等23間傳媒機構主辦、52間機構協辦的「2024年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結果昨日出爐,「歷史性完成二十三條立法 維護國安保障香港穩定發展」獲得了最多市民關注,其次依次是「三中全會指路引航 加快香港變革發展」及「北都區開發提速換擋 工商界積極響應參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每年都吸引數以十萬計市民參與,代表着社會對香港重要政策的關心和期盼。多年以來的施政大事評選活動,讓政府更掌握民心民意,提升施政效能。今次評選結果,帶給政府信心,代表市民認同政府施政的大方向,使政府更有決心,成就更多市民心中的大事、好事,與大家共建香港這個美好家園。「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秉持做實事、做成事的精神,勇於面對挑戰,以行動回應市民心聲和支持,進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蔡學怡

  「2024年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昨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秘書長王松苗,中央駐港國家安全公署副署長陳楓,外交部駐港副特派員潘雲東,解放軍駐港部隊副司令員譚志偉,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兼香港文匯報社社長、大公報社社長李大宏,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房屋局局長何永賢等出席主禮。香港政商界、社會團體、文化界、媒體高層等250餘位嘉賓應邀出席活動。主辦方發布了備受矚目的「2024年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並播放精選片段,與嘉賓共同見證2024年度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結果誕生。

  完成第二十三條立法護國安居榜首

  李家超在典禮上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施政以服務市民為中心,努力回應社會訴求。不論是昨日揭曉的十件大事,還是政策措施,政府的每一個決定,都是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市民添幸福而作出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行穩致遠,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保障。去年,香港特區光榮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完善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他說到,很高興見到完成這個光榮責任和歷史使命的工作,獲評為香港施政十件大事的首位,特區政府、立法會和廣大香港市民共同譜寫這光榮歷史,使他無比鼓舞、無比驕傲。

  銳意改革 更好謀發展惠民生

  他表示,國安家好,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讓香港可以全神貫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中央一直是香港發展的最強後盾。過去一年,國家處處展現對香港的支持和關心,推出一系列惠港措施。本屆政府銳意改革,不斷求變、識變、應變,因地制宜破瓶頸、補短板,團結社會各界靈活應對挑戰和機遇。北部都會區是香港發展的新引擎,將推出「片區開發」,並鼓勵本地和海內外企業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歷史性改變以往香港股市因天氣影響而停市的做法,實行「打風不停市」,與全球主要市場看齊。

  李家超續指,政府去年推行各項惠民政策,取得一定成果,感謝市民的支持和認同,包括撤銷所有樓市辣招、打擊濫用公屋、提出「簡樸房」制度取締劣質劏房、擴大基層醫療服務、推動中醫藥發展等,把改善民生落到實處。

  「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評選」由香港文匯報、大公報、有線電視、香港電台等23家傳媒機構主辦,52間機構協辦,自1998年推出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6屆,已成為市民與政府溝通的重要互動平台。市民每年通過郵寄、傳真、網站投票等方式參與評選,選出他們認為最具影響力和最關心的「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參與評議政府施政。

  政府通過每年的評選結果,能夠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市民的關注重點,使得施政更加貼近民情。

  2024年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

  ①歷史性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 維護國安保障香港穩定發展

  事件描述:特區政府於2024年歷史性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在去年3月23日刊憲生效,補齊了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制度機制的短板,為香港長期穩定發展進一步提供制度保障。《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實施後,政府針對多宗危害國安案落實執行。警方於去年5月首次引用新例下的煽動意圖相關罪行,拘捕涉嫌在社交平台發布具煽動意圖帖文的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等6人,同年的6月保安局引用條例,對潛逃者羅冠聰等6人實施措施。

  ②三中全會指路引航 加快香港變革發展

  事件描述:2024年7月舉行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規劃了國家現代化的藍圖,並為香港未來發展指路引航。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各級官員深入學習,邀請中央宣講團到港宣講,形成了學習熱潮,從更深層次領會和貫徹《決定》精神。

  ③北都區開發提速換擋 工商界積極響應參與

  事件描述: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重點發展區域。2024年11月29日特區政府舉行「企業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簽署儀式」,有85間企業簽署了意向書,35家企業簽署開發協議32份,總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展示了工商界齊心協力支持特區政府拚經濟、謀發展的積極意願。

  ④港交所打風不停市 金融市場接軌國際

  事件描述:為優化港股交易機制,特區政府經過市場諮詢和模擬測試,於2024年6月18日公布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自同年的9月23日起實施打風不停市安排,未來無論遇上黑雨或八號以上颱風,除少數活動如上市儀式等會延期外,投資者可以透過電子渠道,如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或電話交易,繼續進行港股、美股及A股的買賣。證券及衍生產品市場交易、結算、交收及上巿等活動亦將如常進行。

  ⑤擴個人遊恢復「一簽多行」 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

  事件描述:中央政府於2024年內兩次擴大個人遊城市名單,先後在3月及5月新增個人遊城市至59個,包括全國所有省會城市。中央政府又批准自去年12月起恢復深圳「一簽多行」個人遊簽註,共1,800萬人有申請資格。中央惠港措施為香港經濟復甦增添了新動能,特區政府積極配合,加強統籌在地區發掘和建設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熱點,落實「無處不旅遊」理念。

  ⑥機場三跑道正式啟用 經濟騰飛增新跑道

  事件描述:香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基建項目—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於2024年11月28日啟用,機場由雙跑道變為三條跑道運作,提升機場運力並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隨着三條跑道實現同步運作,機場每小時航班升降最多可達102架次,比原有雙跑道的68架次增加一半,預計至2035年達到每年處理1.2億人次客運量及1,000萬公噸貨運量的目標。

  ⑦增設愛國主義教育小組 加強港人國情國安教育

  事件描述:特區政府於2024年4月在「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之下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以協助制訂愛國主義教育的計劃和策略。過去一年,國家安全展覽廳8月在尖沙咀的歷史博物館開幕,海防博物館9月正式改設為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教育局7月公布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首次加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全港學校的中一級9月起全面推行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課程指引強調加強憲法、基本法和國情教育,以及國家安全教育學習元素。

  ⑧中央再贈一對國寶 「熊貓經濟」萌力全開

  事件描述:中央政府在2024年向香港特區贈送兩隻大熊貓「安安」和「可可」,並於同年12月與公眾見面。另外,生活在海洋公園的大熊貓「盈盈」、「樂樂」誕下一對龍鳳胎,特區政府鼓勵業界發展熊貓經濟,宣傳和推廣熊貓旅遊,並與各界聯手舉辦以「召集世界好友暢遊香港」為主題的一系列宣傳活動,推介香港的旅遊體驗。其中去年12月舉辦的「PANDA GO!香港遊」大熊貓巡迴展覽,吸引了大批旅客到場打卡。

  ⑨暫緩垃圾徵費 加強回收配置

  事件描述:由於社會有較多意見,特區政府將原定2024年4月1日實施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押後延至同年的8月1日推行,並於4月1日起由政府部門及樓宇先行先試,向公眾展示實際操作。同年的5月因應收集意見顯示約八成市民反對如期推行,加上回收網絡有限等因素影響,特區政府決定暫緩垃圾收費計劃,並會擴大回收配套和加強公眾教育。除向公屋居民等派發指定袋,施政報告提出增加公共回收物收集點,並檢討「綠在區區」招標安排及要求,提升成本效益和服務水平。

  ⑩善用資源打擊濫用公屋 立法規管取締劣質劏房

  事件描述:房屋署於2024年4月向25萬戶派發富戶審查申報表,當中1,800戶主動交還公屋;建立查核機制,查核公屋住戶在內地或外地擁有物業;落實於今年1月推出「善用公屋資源獎勵計劃」舉報濫用公屋。為早日解決劏房問題,特區政府在興建簡約公屋同時,決定以立法方式取締劣質劏房,住宅樓宇分間單位必須符合標準才可出租,並將合標單位命名為「簡樸房」,出租不合標單位要負刑責,爭取在今年內通過有關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