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大局 港有為】港人扎根上海廿載搞科創 研發高端電源破進口依賴

●謝松峰和他鍾愛的發電機組設備合影。多年來,謝松峰始終胸懷實業報國之夢,並在上海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香港文匯報上海傳真
●謝松峰和他鍾愛的發電機組設備合影。多年來,謝松峰始終胸懷實業報國之夢,並在上海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香港文匯報上海傳真

●經過二十多年努力,謝松峰領銜的「科泰電源」已經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圖為科泰電源電機組產品。 香港文匯報上海傳真
●經過二十多年努力,謝松峰領銜的「科泰電源」已經躋身行業第一梯隊。圖為科泰電源電機組產品。 香港文匯報上海傳真

  科泰機電創辦人謝松峰:願為港青投身內地科技實業提供崗位

  從上海市中心驅車駛上延安高架路,往西不到一個小時,就能來到被譽為「6000年前上海市中心」所在地的青浦區。現在,這裏已經是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謝松峰就「安家」在此。本世紀初,這位懷抱「科技興邦,實業報國」理想的港產理工男,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帶着自有的發電機組品牌及技術,從香港搬來上海,在青浦工業園投資創辦了上海科泰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二十年後的今天,謝松峰領銜的「科泰電源」已經從初創企業發展成業內公認的翹楚。他們研發的高端備用電源等多款高科技產品,打破了國內相關設備主要依賴進口的格局,如今仍在努力攻克更多「卡脖子」技術。●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帆 上海報道

  1995年,謝松峰在港創立了科泰機電(香港)有限公司,做進口知名品牌發電機組的代理。「幾年時間的經營,我們下游客戶對整機進口機組的使用便利性和服務的響應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當時內地的高端備用電源市場主要依賴進口,通信、電力、核電等關鍵領域設備幾乎為國際知名品牌所壟斷。」為了打破這一格局,1998年,他和幾位同樣懷抱實業報國之志的股東一起創建「科泰電源」發電機組品牌,並首先在廣東建廠生產。

  從整機集成逐步替代整機進口

  最初,他們從發電機組整機集成入手,開始逐步替代整機進口,為自己的品牌打下基礎。經過兩三年後,發現勢頭不錯,夥伴們又大膽決定將企業業務向內地其他地區拓展。經過考察,大家一致認為,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已經擁有完善的產業鏈配套,交通便捷,高校雲集,人才集聚,所以第一個考慮就是在上海建廠,將研發、生產、銷售等核心業務集聚於一處,進一步做大做強自主品牌。

  2002年,謝松峰和夥伴們創辦了上海科泰電源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他們將在廣東的工廠全部搬到上海,並在青浦工業園開啟了事業新起點。

  初創時的艱難,謝松峰記憶猶新。他說,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氣候不習慣。上海的冬天比廣東潮濕寒冷,剛來那幾年沒少挨凍。為了工作方便,他們就在工業園區附近居住,住處的取暖設施非常簡陋,熱水則依靠房頂的太陽能設備。嚴寒時水管被凍住,沒有熱水洗澡是常事。

  萬事開頭難,企業在上海,開始並不順利。2003年剛剛開張就遇上了SARS,經營工作開展自然困難重重。但是,再苦再難都沒有想過放棄。在當地政府的協助下,企業在逆境求生的同時,也不斷轉型成長。團隊定位於做國內一流的發電機組品牌,聚焦以技術創新帶動產業發展。他們率先解決了柴油發電機組在降噪、減排、低耗、綠色環保等方面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之後又慢慢把目光拓展到國內的通信、電力、石油石化等關鍵行業。2005年,公司被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

  在深圳創業板掛牌上市

  現在回想起來,謝松峰特別慶幸較早來到內地,尤其是在2008年經濟危機時,反而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他說,當時中國內地是少數受影響較小的經濟體,實施了不少「穩增長、擴內需」的政策,對他們這些做實業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及時雨。國際市場萎靡,但「國內市場太大了!」同時,在當地各部門支持下,「科泰電源」還較早開始進行股份制改造,從港商獨資企業整體轉制為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企業在深圳創業板掛牌上市,成為較早登陸內地資本市場的港資合資企業之一,實現融資8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和社會影響力都得到極大的提升。

  成港澳台僑大學生創業就業實習地

  二十年扎根內地,謝松峰感嘆自己的幸運,恰好遇到國家蓬勃發展期的產業機遇,在上海實現了個人創業和企業發展。上海早已不只是工作地,更是一個「家」,現在連地道的青浦方言都能聽得懂。

  謝松峰特別提到,近年來令他特別牽掛的,還有如何為香港青年融入祖國,為推動香港與內地實業方面交流合作拓展思路。謝松峰說,2018年,他們企業就掛牌成為上海市港澳台僑大學生創業就業實習單位,他非常願意為有志來內地投身科技和實業的港澳台青年們提供崗位。除了大灣區,上海和長三角地區也是優質的孵化基地,香港可以繼續憑借聯通國際的優勢和既有的科研優勢,將更多好創意、好項目拿到這裏落地。「當然,港人在繼續發揮這些優勢的同時,也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發展環境,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