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食環署備戰年宵 跨部門成就盛事

●維園年宵的布置以蛇為主題,迎賓牌匾已就位。
●維園年宵的布置以蛇為主題,迎賓牌匾已就位。

●食環署總監(街市)許嘉樂透露,署方會派員檢視攤檔的高度是否合乎標準。
●食環署總監(街市)許嘉樂透露,署方會派員檢視攤檔的高度是否合乎標準。

●維園年宵攤檔的檔主紛紛進駐維園,緊鑼密鼓籌備攤位。
●維園年宵攤檔的檔主紛紛進駐維園,緊鑼密鼓籌備攤位。

獨家專訪 │ 率先直擊維園年宵市場 食環署為疏導人潮 引入實時人流監測系統
獨家專訪 │ 率先直擊維園年宵市場 食環署為疏導人潮 引入實時人流監測系統

  本報維園直擊:靈蛇牌匾喜迎客 紅黃綠燈疏人潮

  香港新春重頭節目年宵市場即將於本周四(23日)在全港15個地點同步開鑼。負責策劃推出年宵市場的香港特區政府食環署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獨家專訪,並帶領記者率先走訪全港最大的維園年宵市場,直擊會場籌備情況。為迎接蛇年來臨,維園年宵的布置以蛇為主題,迎賓牌匾已就位,檔主亦正忙於搭建棚架。為期7天的全港年宵市場去年有近200萬人次入場,單是除夕當晚維園就有20萬人次,食環署料今年天公作美,人流不遜往年。屆時將引入實時人流監測系統,以及通過紅、黃、綠燈號反映擁擠程度,紅燈生效期間,市民可能要等一小時才能進場。●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萬霜靈

  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率先直擊維園年宵市場,甫踏進入口處,迎面而來是一幅由建築署特別設計的蛇年迎賓牌匾,設計突顯蛇的敏捷形態,並以紅金色為主調,象徵喜慶與吉祥,料能吸引不少市民停下拍照留念。場內,工人們正在密鑼緊鼓搭建攤檔的棚架,各種賀年花卉如水仙、桃花、年桔等已陸續從批發市場運抵,部分檔主甚至已經開始精心布置攤位。

  動員兩千人力 一年前開始籌備

  「年宵市場每年的氣氛都非常熱鬧,但其實籌備過程並不簡單。」食環署總監(街市)許嘉樂對香港文匯報坦言,「從場地選址、規劃設施到跨部門協調,每一環節都需要細緻考慮,尤其是像維園這樣的大型場地,規模和挑戰更是前所未有。」他表示,年宵市場一直是市民迎接新歲的重點節目,看似簡單的花市背後,是需要食環署協調多個政府部門合作打造的一項大型工程。單是食環署已投入多達1,500至2,000人手,幾乎動員了署內五分之一的人力。

  為舉辦一連7天的年宵花市,許嘉樂透露,籌備工作早在一年之前已啟動。「我們一般在前一年的1月或2月,就開始規劃翌年的年宵市場。」他續指,「我們需要檢討對上一年年宵市場的運作及評估每個場地的適用性,確保上年遇到的問題不會再發生,以及不會與其他社區活動衝突。像今年黃大仙的年宵市場,因為摩士公園需要進行場地維修,所以改到慈雲山中央遊樂場。」

  紅燈生效期間 入場或等一小時

  若要數當中最大的挑戰,非人潮管理莫屬,尤其是年三十晚等高峰時段,「去年,整個年宵市場的總入場人次接近200萬,單是年三十晚就超過20萬人次湧入維園。」為了有效管理,署方設置控制中心密切監察場內情況,並引入實時人流監測系統。「我們在場地入口安裝了感測器,能夠準確計算進出場的人數,並通過紅、黃、綠三種燈號來顯示場內的擁擠程度。」他補充說,當人流較多時,署方會採取人流管制,紅燈生效時,市民或要等一小時,「市民還可以透過食環署網頁查看這些資訊,計劃合適的時間入場。」

  人流以外,天氣亦是年宵市場籌備過程中的一大挑戰,許嘉樂表示,「人流管理和天氣是我們面對的兩大不確定因素。像早兩年,年三十晚下大雨,對攤檔的搭建和貨物的運輸造成了很大影響。」

  年宵花市Q&A

  Q:全港最平的年宵攤檔在哪?租金是多少?

  A:東涌達東路花園和西貢萬宜遊樂場,為期七天的攤檔租金底價僅為380元至450元。原因是這些地區的人流較少,規模相對較小,租金明顯較低。

  Q:全港最貴的年宵攤檔在哪?最貴的租金是多少?

  A:維園年宵的快餐攤檔最為昂貴,紀錄中最高的快餐攤檔租金曾高達82萬元(2017年),今年快餐攤檔的底價為12萬元,最終成交價最高達18.2萬元。

  Q:香港第一個年宵攤檔在哪?

  A:最早可以追溯到太平山山腳,即現時中環擺花街一帶攤檔。那時候,市民自發聚集在街頭販賣年花,是最原始的年宵市場。1957年維多利亞公園啟用後,成為全港最具代表性的年宵市場,並於1960年首次由市政局主辦,正式成為現代規模的年宵市場。

  Q:哪一年的年宵引入快餐?

  A:首次引入快餐攤檔是在1978年。這一創新舉措使年宵不再局限於購買年花和應節商品,也成為市民享受地道小吃和美食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