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專家李振業:推動中國數據力量走出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帆)「34歲時,我忽然在想,人生下半場該怎麼走?不如到內地去看看吧!」即使是在二十多年後聆聽李振業談起當初的選擇,很多人仍然會覺得難以置信。當年,他從港大畢業就進入保險業,工作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卻「重頭再來」北上尋找新天地,當時的他還不會講普通話。無論最初協助外資企業進入內地市場,還是後來一頭扎進科創領域,李振業始終在不斷學習,不斷謀求突破。
服務外企超200家 見證祖國飛速發展
李振業最初來內地工作是在本世紀初,他謙稱當時「有點冒失」。中國加入WTO後,內地與港澳地區先後簽署CEPA(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越來越多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港人成為聯通中外最合適的「橋樑」。經過朋友介紹,李振業開始經常到內地考察,之後還協助內地的夥伴接待外商。
剛到內地,李振業不會說普通話,也沒有一個內地朋友。但他勤奮地學習,還要惡補各種國情知識,看很多歷史書。不久後,他應邀與一家上海企業合資成立服務公司,公司主要為有意進入中國內地的外企提供服務。二十多年來,他服務的外企超過200家,見證祖國的飛速發展。同時,「內地的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對外資企業越來越友好,辦事越來越簡單方便。」讓李振業更加堅信,這裏是「值得未來20年託付的地方」。
李振業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當時我們就關注到,科創可能會是未來中國發展的關鍵。「我們當時感覺應該較早謀劃服務科創領域,科技創新又首重『數據』,要推動數據科創的發展,並與商業結合。」為此,李振業專門進修了數學等專業領域知識。
從2016年開始,李振業每年都會組織香港科創團隊來內地交流,幫助條件成熟的年輕團隊和項目在內地實現商業化運作。他還發起並參與了針對數據領域創新的B4B Challenge(Big Data for Business Challenge,大數據應用挑戰賽),為有意於數據領域創新的年輕人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推進滬港數據合作」寫入合作文件
李振業的努力為他的團隊在滬港兩地贏得了更高知名度。2021年8月上海市科委與香港創新科技署簽訂合作備忘錄,「數據合作」首次寫入官方合作文本,涉及五大領域61個合作項目,由SODA(上海開放數據創新應用大賽)和李振業發起的B4B Challenge也納入其中。2023年,相關部門在與他交流時主動提及,希望他可以牽頭發起一個圍繞兩地數字生態交流合作的常設組織。當年8月,滬港合作數字生態交流中心正式運營,李振業擔任主任。
2024年4月,在港舉行的第六次滬港合作會議上,「推進滬港數據合作」被寫入合作會議文件。SODA和B4B Challenge還聯合創辦了「數據要素×滬港合作開放數據競賽2024」,這一賽事當年還成為有亞太信息通訊科技界「奧斯卡」之稱的「亞太資訊科技大賽APICTA」推薦單位,進一步提升了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展望未來,李振業希望能立足上海,依託滬港合作數字生態交流中心這一平台,更好聯通滬港兩地優勢資源,服務科技強國建設。「未來三年,中心將加大力度推動滬港數據生態合作。滬港攜手,讓中國能夠在國際數據領域有更多自己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