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鏡/突破藥費貴困局\蔡樹文
醫衞局局長盧寵茂昨日主持醫療創新發展督導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委員亦就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的進展,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的發展提供意見。
上半年將提出藥械監管中心成立時間表,以及邁向「第一層審批」的路線圖。醫療創新發展督導委員會的職責,主要是督導和監察「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的籌備和發展,重點工作包括能力建設,以及與內地和國際規管當局的合作策略;督導和監察「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的設立,重點工作包括促進香港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和國際間於臨床試驗方面的合作策略。
加強與大灣區合作是香港醫療未來方向,香港醫療制度有優勢亦有不足。其中,一些特殊藥物費用高昂,是市民關注重點之一。在某些針對癌症的藥物中,同樣是外國入口的同一種藥物,香港的價錢竟然是深圳數倍;同樣的專用特效藥在香港動輒十幾二十萬,但一河之隔的深圳只需數萬元。一些香港癌症患者為節省藥費,專門跑到深圳求診。
為何同樣的藥物,香港與深圳差距這麼大?是採購流程出問題?還是香港用量太少,缺乏與藥廠討價還價能力?按目標為本,減輕病人經濟壓力為目的,若與大灣區合作能解決藥費高昂問題,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