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幼教事】岳飛母育兒成才 與蒙氏教育道理相通

●《古代名將—岳飛》郵票(2003)。 資料圖片
●《古代名將—岳飛》郵票(2003)。 資料圖片

●意大利心理學家兼教育家瑪利亞·蒙特梭利。網上圖片
●意大利心理學家兼教育家瑪利亞·蒙特梭利。網上圖片

  在幼兒教育的廣袤星空中,學者與教育家多如繁星。而在眾多的教育理論與學說裏,蒙特梭利教育(Montessori Education)無疑佔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堪稱現代幼兒教育的高峰。據統計,全球以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建立的學校大約有兩萬所。那麼,蒙特梭利教育究竟有怎樣的獨特魅力呢?

  蒙特梭利教育是由19世紀的意大利醫生兼教育家瑪利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倡導。蒙特梭利醫生在診治智障學童時,敏銳地察覺到這背後存在教育問題,於是致力於研究新的教育方法。從1897年起,她開始逐步發展自己的學說和方法。1907年,她在羅馬的住宅內開設了第一個教室「兒童之家」 (Casa dei Bambini),蒙氏教育具有多個顯著特色,以下為其中四個要點:

  1. 以兒童為中心:認真傾聽與尊重兒童,依據每個孩子的獨特需求,量身打造適宜的學習內容。

  2. 培養品格與智慧:在幼兒時期注重培養孩童的品格與智慧,規範其思想與行為,助力孩童未來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3. 摒棄獎懲制度:允許孩子犯錯並給予修正的機會,用「啟發思想」取代「懲罰」,以此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4. 激發自發性學習:強調讓孩子從日常生活和自身興趣中汲取知識,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與積極態度。

  岳飛母刺字是對兒子的支持

  到此,我們今天的主角岳飛出場,岳飛的成長經歷和精神特質與上文提及的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有諸多契合之處。一提到岳飛,必然會聯想到他的母親姚太夫人(岳飛母),以及那段膾炙人口的故事。

  當時,北方的金人大舉南侵,國家處於生死存亡、民族興衰的危急關頭,年輕的岳飛毅然告別妻兒老小,投身軍旅。臨行前,姚太夫人將岳飛喚至跟前,問道:「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何打算?」岳飛堅定地回答:「到前線殺敵,盡忠報國!」隨後,姚太夫人用繡花針在岳飛的背部刺上了「盡忠報國」四字。岳飛母的提問可體現她「以兒子為中心」,同時又着重培養品格與智慧,這種教育方式與大力支持,塑造了岳飛的高尚品格與行為,與蒙特梭利教育不謀而合。

  岳飛成長於動盪不安、生活條件艱苦的時代,然而他自幼便胸懷大志,刻苦習武,練就了一身本領。他內心的志向恰似蒙特梭利所強調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積極向上、不斷發展,蘊含着無窮的力量。岳飛憑藉着高度的自律和對目標的堅定追求,自主地鑽研武藝和兵法知識,這恰恰體現了蒙特梭利教育所倡導的「獨立性」,就如同蒙氏教育所期望的那樣,孩子在自由探索中獨立思考、解決問題,逐步培養自身的能力,這一點也與上文提到的第三、四點相呼應 。

  蒙氏教育主張培養孩子獨立性

  蒙氏教育主張成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應以陪同、引導為主,以此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並激發自身的學習動力。從岳飛的成長歷程來看,岳飛母在其中功不可沒。在岳飛的成長過程中,自律、堅韌和強烈的責任感成為他鮮明的人格特質。

  在戰場上,他憑藉卓越的軍事智慧和無畏的勇氣,率領軍隊抗擊金兵,屢立戰功,為保衛國家疆土和百姓安寧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勇氣與擔當,不僅是個人優秀品質的彰顯,更是對使命的執着堅守,這種精神力量一直影響後世無數人。

  ●梁可茵老師

  學研社成員,從事幼兒教育寫、教、編達二十多年,在書海澀論中尋找方便之門,喜歡發掘兒童行為背後的心路歷程,現為自由撰稿人,並把好奇投向歷史上小屁孩的成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