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商「工業化」 年宵分杯羹
出品同質化專攻年輕族 生意額料達50萬
為期7天的農曆年宵將於本周四(23日)於銅鑼灣維園等15個地點開鑼,方便各區市民購買賀年花卉、乾濕貨食品等,喜迎新春。與許多傳統行業一樣,香港花商不少是家族經營或長期從業,圈外人難以加入。葉先生5年前機緣巧合下投身「花海」,在米埔開設花店,疫情期間營運順風順水,今年首次投得年宵攤位欲大展拳腳,部分花款較市價便宜逾半,預計生意額或高達50萬元。他希望透過「流水線、工業化」商業模式保證穩定且同質化出品,爭取年輕一代市場。
葉先生昨日直言,香港花業勝敗全繫於過年這一個月,「全年一半的收入都是來自年花。」至於為何投身年宵市場,他指最主要是疫後香港花卉消費變化,並分析疫情期間其花店生意暢旺, 與市民無法外遊,較多時間關注家居環境有關,同時年宵亦一度因應疫情停辦,「恢復正常通關之後明顯感覺生意下跌了,市民可能北上消費,或發展其他生活樂趣,對花藝未有之前重視。不少人也從花店轉向年宵濕貨市場選購,所以去年我們整體生意係有些蝕,今年想靠年宵一併攞番嚟。」
盒裝年花增吸引力
葉先生認為,逛年宵的人士多為隨性消費,偏向選擇小型花枝,因此他的年宵攤位主打數款平價年花,其中一款年桔,市場售價多在300元以上,而葉先生定價288元。另一款日本山形縣啟翁櫻,市價100元每支,他計劃280元6支打包銷售,便宜逾半。
為盡量降低零售價,他的營商策略是將園藝工業化,追求均一、同質化產出,「例如年桔,我們只做黑白青花三款盆底,上面的桔樹造型不變,像是蓋印章一樣,每個一模一樣。這樣一來,拍一張照片擺上網,顧客就可按圖落單,不用到店裏跑一趟,效率高很多。」此外,為在運輸途中保護花卉,亦增添年味,葉先生團隊特意設計多款禮物包裝盒,給花藝增添別樣色彩,每個成本約50元,「買年花是圖一個喜慶的氛圍,禮物盒正好起到這個作用。」
除平價年花外,葉先生另一銷售重點是相對高端的禮品花東冠向山蘭,該品種由種苗到成熟花株需要4年半,「以前從日本空運過來賣6,000元,現在有內地培植的新品種,只賣1,8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