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首季經濟「開門紅」 留住「黃金內灣」客流量
連日來,廣東省兩會上,拚經濟、謀發展熱潮湧動,多個大灣區內地城市紛紛提出要衝刺一季度經濟「開門紅」。另外,在團組開放日活動中,不少灣區內地城市都強調要加強內部深度融合,接入一小時生活圈,留住「大橋經濟」「黃金內灣」客流量。
佛山逾130重大項目開工
廣東省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長白濤在佛山代表團開放活動中表示,佛山在穩生產、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方面集中發力。「佛山將在春節期間為不停工的重點項目和企業提供『全天候』服務,並組織多場招聘活動,確保節後企業用工順暢。」他提到,一季度將新開工130多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900億元(人民幣,下同),力爭完成重點項目投資300億元以上。此外,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也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動工。
廣東省人大代表、佛山市副市長陳新文介紹,佛山將加快推進廣湛高鐵、廣佛西環等軌道交通建設,助力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惠州建萬億級石化產業群
在惠州代表團開放活動中,廣東省人大代表、惠州市委書記劉吉表示,2025年剛開始不到半個月,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和聚碳酸酯項目雙雙完成最終投資決策(FID),總投資約573億元的兩大項目全面開啟建設。他表示,惠州在新材料產業發展上下更大工夫,力爭再用5年時間,打造萬億級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
東莞促進與港科研合作
廣東省人大代表、東莞市委書記韋皓在代表團開放活動中表示,2025年東莞將實施一系列政策確保外貿和外資穩定增長,其中包括「穩外貿30條」政策。為降低物流成本,東莞將持續推進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建設,提高進出口貨物的通關效率。
科技創新方面,東莞與香港的合作潛力巨大。廣東省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黨委委員、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副總指揮陳延偉表示,中國散裂中子源自落戶東莞以來,已成為莞港合作的重要平台。近年來,港澳地區的七所高校積極申請使用該設施,累計完成76項實驗課題。此外,多個聯合創新平台的建立,促進莞港科研資源共享、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中山睇樓客近三成港人
香港文匯報記者從中山市代表團開放日中了解到,隨着深中通道的通車,交通便利化促使更多港澳人士到中山消費、定居,每日銷售乳鴿達到5萬隻,比之前多了2萬隻。樓盤來訪量、成交量回升趨勢明顯,其中香港客來訪量佔全市的26%、成交量佔全市的14%。中山今年將深化推進「港澳科創+中山製造」「港澳青年+中山創業」等發展戰略。
去年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車後,江門全面融入「黃金內灣」,全國首創跨境政務服務專區,港澳同胞不出關即可辦理500多項事務,目前已有3萬多名港澳居民常住江門。現階段,江門正與香港在大廣海灣謀劃建設綠色產業園,重點發展船舶與海工裝備、新能源、循環經濟等產業。肇慶則提出將強化灣區「後花園」定位,吸引更多港澳遊客,同時當好大灣區「菜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