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員手記】走訪社區關心所需 履職盡責反映民意
上任一年,每天有不同的大小事務,雖然忙個不停,還是滿有意義。
居民向區議員求助,總是抱有期望,期望我們發揮橋樑的作用,和政府部門或機構做好聯繫,以達至拆牆鬆綁的效果,為居民的期望努力,作出貢獻。市民向我們提意見或建議,期望我們好好善用代議士的身份,透過議會平台,向特區政府反映民意。
嘉俊時刻謹記師父的教誨,我們的工作,是千里行,一切以人為先,以民為本,以居民的利益為依歸。一直以來,嘉俊都持守初心。經歷了過去幾年的黑暗日子,嘉俊更加明白,自己需要肩負重任,謹守崗位,做好每一件事,為香港的未來無私付出。
作為透過直選進入議會的區議員,嘉俊堅守承諾,定期走訪各區,接觸居民,關心所需,改善民生。從服務範圍來說,選區面積的確比往時擴大了,嘉俊視之為挑戰,即是有更多機會認識社區的人和事。
幾個月前的一個下午,一位男士來到我的辦事處,打開門,入內一望,然後離開了。輾轉間,我隨即步出辦事處,向該男士問好並主動示意可以提供協助。他簡單地說:「我想來認識一下姚嘉俊。」
言談間得悉,原來該男士是大水坑的居民,特意從大水坑乘搭港鐵來到小瀝源,因為他希望認識了解自己社區所屬的區議員,亦對社區的發展充滿憧憬。我們交換了不少有關地區的意見,是有建設性的、可行的。我們不經不覺就談了兩小時。翌日,我相約他到大水坑走一趟,從環境衞生、康體設施、社區治安到屋苑管理,我們都有討論、觀察,幾近無所不談。我心想,既然有居民對社區那麼有心、有火,嘉俊自然更要將這團火燃亮起來,讓居民對自己的家,增添歸屬感,讓社區發光發亮。
沙田有發展已久的公共屋邨,也有即將入伙的公私型屋苑,各有不同的社區配套。回顧過去,嘉俊和團隊倡議及跟進過不少社區大型建設,例如促成屯馬線增設顯徑站、圓洲角增建圓洲角社區會堂、體育館及圖書館等,日復一日地累積經驗。未來,我們在做好民生工作的同時,亦要爭取區內的建設項目盡快動工,包括連接第一城港鐵站及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行人天橋工程、103區社區綜合設施大樓等。
社區上有不同的持份者,有立法會議員、區議員、關愛隊、三會成員,最重要是有住在當區的居民,嘉俊願意站在最前線,和大家攜手合作,各展所長,在完善地區治理下,一齊為香港的未來努力,讓市民安居樂業,讓我們的下一代對未來抱有希望。
●新民黨沙田區議員 姚嘉俊
(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