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多區老舊水管至今未更換復修
全港地底的渠管縱橫交錯如地下迷宮,單是公共水管的總長度已達8,800公里,使用新型物料製作的水管壽命約50年,比舊式水管長命20年,深水埗、南區、灣仔等部分舊區仍在使用舊式的鋅鐵喉。根據特區政府發展局的統計,2021年至2023年11月,全港合共發生95宗爆水管,出事的水管大部分在1990年代或之前鋪設,部分是因為掘路工程引致。特區政府早年進行的水管更換與復修計劃,至今仍未涵蓋多區的老舊水管,例如荔枝角道現役水管已是1960年代所鋪設的。
水務技術專業人員協會主席黃炳輝表示,香港供水網絡的設計,將原水經濾水廠過濾後輸送至主配水庫,再輸送至各區配水庫,最後輸送至用戶水網中,「通常來說,建設完善的市區可能有兩個配水庫供水,每個配水庫下游的水網就好像連理樹散開分布,如此一來即使其中一個配水庫或部分主管道出問題,另一個配水庫也能繼續供水。」
但東涌市中心採用的主要水網設計,導致早前一個主要供水接駁點爆裂,整個大區受牽連。他表示,東涌新市鎮的水管並未面臨老化問題,但該處水管或位於山體附近,打風落雨令山體沙石流動,或影響水管外包裹的石屎筒,加上馬路上超重車輛行駛或對石屎筒產生過大壓力,長年累月也會造成損耗。但相信隨着新市鎮不斷建設,東涌將增加新的配水庫、提升水網密集程度、增加接駁點等改善方案提上議程。
更換水管難及時 多採緊急維修
黃炳輝表示,儘管全港仍有不少老化、高風險水管,但進行更換或修復時面臨種種難處。首先對位於交通要道的水管,如彌敦道、軒尼詩道,或是海底隧道附近的水管,儘管部分可能已出現老化,但提前封路進行更換會對交通造成巨大影響,又譬如部分老舊城區水管,周圍涉及較窄的行人路,地底亦埋藏複雜的煤氣或電纜等管線,在綜合考慮對社區、交通等影響,以及成本效益考量後,政府部門未必在水管壽命到期時立即更換,而是待問題浮現才採用緊急維修。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