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語/美銀:全球投資者看好中國市場

美國銀行昨日發布《全球研究-2025年中國股票市場展望》,該公司中國研究部聯席主管、首席中國策略師、亞太區首席金融分析師吳旖指出,中國市場最糟糕的時期已過去。去年九、十月,中國增量政策的轉向提振了市場信心,儘管過去三年對中國市場持有悲觀情緒,但成交量仍創下歷史高位,表明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保持興趣。
吳旖表示,美國、日本及印度的股市前景不確定性增加,至於港股,中資股已見底,倘若後市出現10%至15%回調,即使沒有增量政策支持,仍然極具撈底的吸引力。\大公報記者 李海珠
中國企業盈利仍面臨不確定性和下行風險,自2022年以來,MSCI中國企業按年盈利增長一直低於普遍預期。吳旖認為,今年投資策略建議為「短期應謹慎,長期可貪婪」,尤其是隨着地緣政治局勢的發展,特別是美國對中國企業的監管加強,港股及ADR將更容易受到金融脫鈎的影響。
薦電商汽車等消費股
吳旖表示,年初應採取更謹慎的防禦性部署,關注價值和收益。她建議投資受惠內地刺激政策的板塊,如消費股,包括電子商務、汽車、智能手機供應鏈等;具防守性高收益股票,例如銀行、保險、能源;優質Beta如科技股、非銀行金融股;以及內地龍頭企業「出海」股份。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GDP年增率達5%,第四季經濟增長加速至5.4%,創下自2023年初以來的最高增速。不過,吳旖認為,中國的信貸增長,總是領先於名義GDP約4至6個季度,而目前仍處於一個交易市況,有10%至15%的回調才值得入市,而上漲15%至20%時,就應獲利離場。
她續指出,若今年第一季,信貸增長得以加速,則下半年中國股市可能出現持續反彈,並於2026年轉好,相信只要內地持續推出各項新政策,中國市場仍能保持吸引力。
提振內需仍是關鍵舉措,因為內地居民消費信心指數在過去一年半內,持續低迷。不過,吳旖認為毋須過度悲觀,中國過去30年已四次出現通縮,每次都有能力應對。
港股連升4日 全周漲519點
本港樓市方面,大中華區房地產研究主管蔡崇嘉表示,今年香港整體樓市有望好轉,但因宏觀的不確定性及貿易局勢的不確定,二手樓價格預計仍會下降3%至5%。他指出,開發商或以低價開售清貨,可能將對樓價持續造成壓力。不過,隨着金融市場的穩定和一些IPO的活躍,甲級寫字樓市場有望出現好轉。
至於內房方面,蔡崇嘉預料,今年全國住宅銷售及具質素的內房國企,按年跌幅將收窄,至明年將分別持平及回升。
另外,港股昨日跟隨A股反覆靠穩,全日收報19584點,升61點,升幅0.3%,成交額約1223億元。港股連升4日,全周上漲519點。芯片股升幅較大,華虹半導體(01347)及中芯(00981)分別升4.9%及9.5%,收報24.4元及39.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