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5%工友曾受傷 工會促推廣智慧工地

  上圖:勞聯公布調查結果,促加強保障工友。下圖:日前觀塘連德道山坡工程挖泥車翻側墮坡,地盤圍網被壓毀波及垃圾車,導致三人受傷。
  上圖:勞聯公布調查結果,促加強保障工友。下圖:日前觀塘連德道山坡工程挖泥車翻側墮坡,地盤圍網被壓毀波及垃圾車,導致三人受傷。

  【大公報訊】記者劉碩源報道:《大公報》連日報道工業安全問題,引起社會關注。勞聯職業安全及健康推廣委員會昨日公布一份問卷調查,顯示逾一成半受訪者曾遭遇工傷,近三成受訪者認為高空作業存在安全問題,亦有近半受訪者認為在建築物設計時應加入有助施工安全的設計。工會建議政府應加強推廣智慧工地,並修訂《僱員補償條例》,加入罰則,確保僱主按時支付病假補償金。

  勞聯職業安全健康推廣委員會於去年9月向310位工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2.6%受訪工友認為暑熱環境是最大隱患,其次是燒焊工程和高空工作,分別佔44.2%和28.7%。310位受訪工人中,51人曾遭遇過工傷,其中27人認為僱主在工作環境風險、施工方案缺失和安全監管不足等三個方面有所疏忽,導致工業事故發生,其中9人更被公司勸阻報案。

  調查指目前許多施工環境限制了安全設施的使用,導致工人無法使用合適的工作設備,引致意外,而工人亦經常單獨作業,在危險情況下無人提醒和支援,增加施工風險;近五成的受訪工人表示應在建築物設計時加入有助施工安全的設計;有近兩成半工人認為增加安全人員監察是解決安全問題的有效方法。

  勞團倡完善建造業保險制度

  勞聯職安委安全顧問劉志強指出,目前建築業的意外事故與僱主和政府監督不足相關,例如安全主任和安全督導員往往關注起貨程序和經濟效益,卻缺乏實際的管理和監管權力,監管工作依賴總承包商,未能有效保障工人安全,讓工地安全存在漏洞。

  針對地盤安全,勞聯職安委認為,「安全智慧工地」計劃對工地的安全環境改善起到了一定作用,如透過智能監測系統及穿戴設備來即時監察工友安全情況,降低了意外風險,建議政府資助中小企添置設備,促進「安全智慧工地」計劃普及化。職安委亦建議增加安全督導員崗位並加強培訓,強化地盤的安全巡查力度,而施工安排亦應建議推行兩人一組工作模式達成互相監督和提醒的作用,避免單獨工作時的意外風險。

  保障工人權益方面,勞聯職安委建議政府進一步完善建造業的保險制度,標準化和專門化承保風險評估,將保費與安全施工方案、設備和安全人員數量掛鈎,鼓勵業界通過加強安全管理來降低保險費用;在《僱員補償條例》加入相關條款及罰則,確保僱主按時支付補償金,同時為工傷工人提供更簡易的申訴途徑。他們亦認為政府應考慮設立行業保障基金,為工傷意外的工人提供緊急財政支持。